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草还田可以保持水稻土的肥力,但还田的方式影响到机械的操作。最为经济的还田方式是在土壤耕作之际将稻草全部翻压在土壤的犁底层,让其在此腐解。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几种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对水稻土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田间实验采用随机区组法,分四种情况:1)全量整株稻草还田;2)半量整株还田;3)半量切碎还田4)对照,即除根茬外无额外稻草还田四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除处理2外,所有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明显,但稻草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的容重,这意味着土壤的孔隙度增加了。实验室内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分析还表明,随着稻草的施入,土壤的微团聚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全量整株还田处理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很小。 实验室测定表明,在土壤中加入稻草可以增加土壤的饱和透水系数,这说明土壤的大孔隙增加了。同时,对土壤浸剂液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浸提液中二价的钙、镁离子占优势,这使土壤微团聚体处于一种化学稳定的状态。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量整株还田与其它的还田方式之间在增加土壤的团聚程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在还田后的数年内,土壤的耕作会将尚未分解的秸秆与土壤进一步混合,增加稻草的腐殖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