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的海军外交是指使用有限的海军力量,服务于国家对外政策的军事行为。炮舰外交特指国际和国内争端背景下,有特定意图的海军外交。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正在建设一支在远洋拥有强大作战能力的海军,这支力量的使用方式事关重大。通过对海军外交和中国军事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分类总结,可以看到很多外国学者对中国军事力量的上升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必然会模仿其它大国,更积极地在海外使用军事力量。然而,有关观念与对外政策的已有理论认为,实力不能解释全部的国际关系。观念能有效地影响国家决策,并且在面对意外的新挫折时较有可能发生变化,反之则较有可能保持稳定。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中国的古代史,可以归纳出:中国对军事力量和海军力量的传统文化认知不同于欧洲,重视非武力手段,在动用武力时要求更高的道德合法性。考虑到长期受侵害的近代史,以及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将改变部分文化认知,但仍然会坚持以道德合法性作为动用武力的前提。文化认知的差异带来了中国与其它大国在行为上的差异。无论实力优劣,中国都可能在领土争端和近海安全问题上使用海军力量,与别国没有区别;但不会在其它问题上开展炮舰外交,不同于其它大国。中国海军在威望外交任务中也显得谨慎,避开了敏感时期的敏感地区。最后以1949年至2013年的事实加以验证,为理论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