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动物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机械通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24只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300±20g)随机分为3组(n=8):①对照组(C组)②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MV组)③依达拉奉治疗组(E组)。C组不行机械通气,其余2组均行大潮气量(VT40ml/kg、RR40次/min)机械通气4h。E组于机械通气前30mins经股静脉注射0.2%依达拉奉(15mg/kg或7.5ml/kg),C组和MV组于机械通气前30mins经股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于机械通气或自主呼吸4h后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MDA和SOD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含量、TNF-α和IL-1β的浓度以及白细胞计数的水平。  结果:(一)光镜下观察:C组:未见明显的组织学损伤性改变;MV组:肺组织毛细血管充血,肺间质肿胀,肺泡间隔水肿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部分肺泡腔萎缩不张;E组:与MV组比较,肺泡压缩程度、肺泡间隔增宽程度、肺间质肿胀程度及肺泡腔渗出均明显减轻。和C组相比,MV组ALI评分显著性增高(P<0.01);和MV组比较,E组AL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1)。(二)和C组相比,MV组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MPO活性、BALF中总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与MV组相比,E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降低(P<0.01)。(三)和C组相比,MV组的肺组织MDA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性降低(P<0.01);和MV组相比,E组的肺组织MDA水平显著性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四)和C组相比,MV组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和MV组相比,E组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  结论:静脉注射依达拉奉明显的缓解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对大潮气量诱导的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将100例 MHD妇女按有/无骨质疏松分观察(A,60例)组与对照(B,40例)组,再将A组随机分为雷洛
目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其相关性;进一步临床追踪各组Notch1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从而判断Notch1能
背景:肝癌(Liverr Cancer,L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常浸润性生长,导致每年有超过60万人的高死亡率。单个癌结节直径≤3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因其具有较高的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