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前后中央和切口周围角膜组织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 Phaco)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较理想的方法,它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手术切口小、切口具有自闭性,术后散光小等优势,手术后大多数患者无需缝合,术后很快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近年来应用于眼科的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对角膜进行活体、三维、实时和连续的非侵入性扫描检查,它可以在细胞水平观察角膜的动态变化,对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数目进行直接、准确的测量,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在细胞学水平活体、动态观察人眼角膜的变化成为可能。目前在国内外未见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央和切口周围角膜各层细胞变化的报道。 本研究旨在应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 through focusing,CMTF)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和切口周围角膜各层细胞的变化进行观察,以分析手术创伤对角膜各层细胞的影响及角膜修复的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名(60眼),平均年龄71.1±3.28岁,其中男性33眼,女性2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情况、眼底、测量眼压、角膜厚度以及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中央和切口周围的角膜厚度、角膜细胞形态以及各层细胞密度的变化。 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1.老年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后基质细胞密度均低于年轻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角膜厚度和上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对侧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弱视的发病机理,对弱视预后的判断给予临床指导。 方法: 采用美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并发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7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并发肝衰竭患者10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没有并发肝衰竭的患者312例
本文通过对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聚电解质胶囊(PAH/PSS)5行粒径控制和包封药物,测定其在人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中靶向移植瘤的性能,以期达到药物定向输送后治
背景和目的:微丝是细胞骨架的成分之一,主要由肌动蛋白组成。肌动蛋白与其结合蛋白相作用,在树突棘的形态学改变和突触的重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癫痫病灶的形态学方面的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探讨了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和逆行灌注氧合浓缩红细胞对于DHCA后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的第三部分我们探讨了delta受体激动剂DADLE对于全脑缺血后
卢禹舜, 1962年生,满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1987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