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作为一项踝关节反复扭伤的功能障碍,常常具有疼痛、肌力下降、本体感觉功能弱化、步态指标异常等后遗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平衡训练作为一种常规康复训练手段,在改变生物力学特征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平衡训练的干预,探究平衡训练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本体感觉、步态的影响,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康复训练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且无训练基础的在校男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慢跑对照组,并选取10名无踝关节损伤的在校男大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测试踝关节肌力以及踝关节位置觉、肌肉力觉数值,使用Kistle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力台)、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测试自然行走的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对比干预前后所采取指标的差异,定量分析FAI的恢复情况。研究结果:1、踝关节肌力测试结果:在经过10周平衡训练后,在60°/S和180°/S的测试速度下,实验组相对峰值力矩均得到提高。其中,背屈相对峰值力矩、外翻相对峰值力矩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跑对照组干预前后跖屈相对峰值力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2、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结果:在经过10周的平衡训练后,实验组跖屈-背屈运动模式下位置觉测试指标、肌肉力觉测试指标,内翻-外翻运动模式下位置觉测试指标、肌肉力觉测试指标与目标值的差值均较小,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跑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3、步态跨步特征测试结果:在经过10周的平衡训练后,实验组患侧步长增加,患侧跨步时间减少,步速增加,且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跑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4、支撑期内踝关节角度变化结果:在经过10周的平衡训练后,实验组足跟着地期角度在矢状面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面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跑对照组足跟着地期角度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结论:1、平衡训练提高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人群的患侧踝关节周围肌力,尤其是对于扭伤后处于相对弱势的踝关节背屈肌群和外翻肌群,具有明显的干预效果。2、平衡训练可显著缩小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人群的位置觉指标、肌肉力觉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改善扭伤侧踝关节本体感觉。3、平衡训练可以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人群异常步态,主要表现在增加患侧步长,减少患侧跨步时间,增加步速,同时平衡训练能够改善患侧踝关节支撑期内踝关节的角度,主要表现在重心转移的开始阶段足跟着地期,其中对于矢状面和冠状面内角度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