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朱熹“韩愈诗考异”,将韩愈诗歌部分从《昌黎先生集考异》中截取出来,在明确“韩愈诗考异”从属于《昌黎先生集考异》的关系上,对朱熹考证韩愈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类,从中获取朱熹校勘韩愈诗的态度和方法,进而析出朱熹在韩文校勘史上最早使用文势考校法与义理考校法。全文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将研究目标确定为《昌黎先生集考异》前三卷(即正集前十卷),计古诗202首、联句11首,律诗165首,共378首。此外,加上外集收录的5首和遗文中收录的16首,合计399首,拟采取文献整理法、知人论世法等四种方法来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朱熹“韩愈诗考异”生成背景及文本源流。通过对中唐、晚唐五代及两宋的韩诗研究进行纵向考察,发现韩诗的研究是随着韩集的整理而被关注。宋代韩集的校勘整理,尤其是方崧卿《韩集举正》的流传,直接为朱熹“韩愈诗考异”奠定了文本基础。第二章,对朱熹“韩愈诗考异”的校勘态度、方法及考证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归纳,朱熹在唯本义是求、信古不泥古和阙疑不轻改的校勘态度下,使用悉考众本之同异、文势义理相结合及它书之可证验者的校勘方法对韩愈诗歌异文、字音、释词、名物、疏义五方面进行考证。第三章,论述文势考校法成就。朱熹文势考校法体现在利用韩愈诗歌上、下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韩愈自身的行文逻辑来考校韩诗,强调韩愈诗应是在务去陈言的基础上,追求文从字顺的诗法主张,并在纠正方崧卿《韩集举正》好奇之风的同时,提出平易自在的诗美风格。第四章,探讨义理考校法成就。结合《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中对韩愈态度、文学的相关评价,展现理学大家视角下的韩愈,并通过论述他在校勘韩诗中引大量儒家经典和以义理阐释韩诗两方面内容,揭示朱熹以理学为本体的文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