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L1对鼻咽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对鼻咽癌患者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刺激作用,探讨FSTL1对鼻咽癌患者DC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FSTL1作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潜能。方法:分别收集17例鼻咽癌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25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贴壁法分离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8例NPC患者和6例健康志愿者HLA-A2+的单核细胞继续培养,其淋巴细胞冻存备用。单核细胞经rhGM-CSF(1000U/ml)、rhIL-4(500U/ml)和rhTNF-α(1000U/ml)诱导为成熟的DC,并于第3天和第8天检测表型CD40、CD86、HLA-DR。收集成熟的DC分成两组:第一组不做任何处理,即DC组;第二组加入FSTL1刺激,即DC+FSTL1组。两组DC呈递抗原肽FLY,与复苏的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第15天收集细胞,分别通过Elispot和Tetramer检测DC呈递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结果:1、成功诱导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其形态不规则,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突起,呈树突状。2、Elispot结果:①鼻咽癌患者组: DC组和DC+FSTL1组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即斑点数)中位数分别为40.00(11.00-93.00)、51.00(31.00-11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对照组:DC组和DC+FSTL1组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59.50(34.33-88.67)、72.00(41.00-1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咽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的DC+FSTL1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etramer结果:①鼻咽癌患者组: DC组和DC+FSTL1组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0.86(0.15-2.09)、1.38(0.41-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对照组: DC组和DC+FSTL1组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1.75(0.13-2.60)、2.63(0.2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咽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的DC+FSTL1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TL1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平台和软件的不断推出,移动学习不断创新与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给信息化的来华留学生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水稻(Oryza sativa)萌发耐淹性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其分子机制不同于苗期耐淹性的相关机制,萌发耐淹性的强弱影响着直播稻的成苗率。通过对256份水稻核心种质的萌发耐淹性评
供电系统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与其它行业和工程项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有效性以及质量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目的:探讨关节局部血流与炎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雄性健康Wastar大鼠57只,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NS组)、模型组(CFA组)、模型+电针组(EA组),CFA组和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越发需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基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现状和面临社会需求挑战,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本课题旨
梅列日科夫斯基倾向于透过作家的生活和他们的作品找到作家思想深处最隐秘的、最能代表作家个性的特征,通过分析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象征等具有约定性语义
我国在交通事业的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山区高速公路的延伸也越
本文从HY-V35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为例,在数据采样原理、仪器特点、数据应用三个角度进行介绍。器测能见度对比阈值为0.05,与人工方式对比阈值0.02存在一定差异,在一次短时间能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常常受到多尿、多食、易疲劳、体重轻的困扰。如果不及时对糖尿病进行治疗与控制,就会引起其他症状的发生。沙棘是一种胡颓子科植物,沙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