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平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石湖金矿的西北部,侵入新太古代阜平杂岩的早白垩世岩体。岩体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由边缘至中心相岩性分别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各相带内部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其成因有岩浆混合、同岩浆分异或下地壳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等不同认识。麻棚岩体各相带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对深入理解侵入体环带成因和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麻棚岩体作为石湖金矿的成矿地质体,其成因研究对中生代早白垩世金矿成矿作用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该岩体各相带及其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锆石U-Pb定年、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工作,得到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岩石学和矿物学结构特征,如暗色微粒包体中发育有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寄主岩石发育有港湾状和浑圆状石英、钾长石周围发育由斜长石和石英构成的蠕英石、暗色微粒包体内锆石显示有高温熔蚀结构等现象是岩浆混合结果。寄主岩石与暗色微粒包体的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样显示该岩体为岩浆混合结果,这也进一步得到Sr-Nd同位素的支持。2.与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比较后认为麻棚岩体不宜称为埃达克岩,建议称之为高Ba-Sr花岗岩。3.锆饱和温度计、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角闪石-黑云母温压计、黑云母氧逸度计等方法估算了麻棚岩体各相带岩浆冷却固结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果显示从边缘相至中心相固结压力、温度逐渐降低,氧逸度逐渐升高,指示麻棚岩体由边缘相至中心相依次冷却固结的特点。4.与北太行山岩浆带其它岩体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各岩体自北向南侵位压力逐渐降低,推测北太行山各矿床矿种的变化可能与岩体的侵位深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