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3,5-二异丙基邻羟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苯甲酸及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18种稀土三元配合物([Ln(3,5-Dipr-2-OHBA)3(phen)]2(Ln=La(1), Nd(2), Sm(3),Eu(4), Tb(5), Dy(6), Er(7), Yb(8); Ho(3,5-Dipr-2-OHBA)3(phen)2·C2H5OH(9);[Ln(3,5-DmeoxBA)3(phen)]2(Ln=Pr(10), Nd(11), Sm(12), Eu(13), Tb(14), Dy(15), Ho(16),Er(17), Yb(18));3,5-Dipr-2-OHBA=3,5-二异丙基邻羟基苯甲酸;3,5-DmeoxBA=3,5-二甲氧基苯甲酸; 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了[Ln(3,5-Dipr-2-OHBA)3(phen)]2(Ln=Dy(6), Yb(8));Ho(3,5-Dipr-2-OHBA)3(phen)2·C2H5OH(9);[Ln(3,5-DmeoxBA)3(phen)]2(Ln=Pr(10), Nd(11),Sm(12), Eu(13) Ho(16))共8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6和8结构相同,都是双核中心对称分子,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位环境为三角十二面体;配合物9是单核分子,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9,配位环境为单帽四方反棱柱;配合物10、11、12、13、16结构相同,均为双核中心对称分子,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位环境为变形的四方反棱柱。此外,对合成的17种粉末状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征。测得了配合物3、4、5、6、13、14、15的荧光光谱。采用TG/DSC-FTIR联用技术初步分析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配合物热重分析及逸出气体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受热分解时,邻菲啰啉首先分解,并以气态芳香环大分子的形式逸出;羧酸配体则分解为H2O、CO2及气态有机小分子逸出。通过非线性等转化率法:NL-INT法和Starink法分别求得配合物6、8、10、11、12、13、16的第一步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Ln(3,5-Dipr-2-OHBA)3(phen)]2(Ln=La(1), Nd(2), Eu(4), Tb(5), Dy(6), Yb(8));[Ln(3,5-DmeoxBA)3(phen)]2(Ln=Pr(10), Nd(11),Sm(12), Eu(13), Tb(14), Dy(15), Ho(16), Er(17), Yb(18))共15种配合物的摩尔热容值。用最小二乘法对配合物的平均摩尔热容值进行拟合得到各配合物的多项式方程,进而得到配合物的舒平摩尔热容值和相对于标准参考温度(298.15K)的热力学函数值。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配合物14、15、17、18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种配合物具对这几种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