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和“民情”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议题,在文学领域,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命状态也始终是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焦点,作家能够自觉承担起为底层发声的责任,将带有时代印记的社会生活记录下来,彰显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社会性和现实性。蒋牧良即是将底层作为创作焦点的作家,论文拟将围绕蒋牧良现代时期创作的小说为主体,探究其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的底层叙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为作家们的底层叙事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国家内忧外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民众生存受到极大威胁,迫切的社会问题要求文学关注现实,把写作视角向劳苦大众主体倾斜,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为底层叙事提供了充足的话语空间。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蒋牧良自身深厚的底层生活经验和诚恳写作态度也为小说底层叙事提供了可能性。首先从小说的内容上看,蒋牧良小说底层叙事的深度和广度集中体现在底层关注和底层表达上,蒋牧良底层视角不断扩大将底层苦难和底层人性全面展现出来,同时作者的底层悲悯意识和民族家国情怀浸润于小说的底层世界之中。其次,从小说的艺术风格上看,蒋牧良小说的底层叙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是湖南湘中地区民俗民风的集中展现;另外在对现实的批判讽刺上保持了理性批判精神。最后,与同时期作家相比,蒋牧良底层叙事的独特性体现在小说底层世界的真实性,包括底层环境的真实性、人物情感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工人题材小说中对工人形象和工人生活的真实描述,为1930年代工人题材小说提供了典范。另外,蒋牧良在底层叙事的审美选择上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及底层悲剧的抗争美。蒋牧良用最朴实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朴实和诚恳不自觉与底层人民惺惺相惜,对现实的凝视、时代的思索与社会的关怀是蒋牧良创作的基本立足点。蒋牧良在左翼文学的引导以及底层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下,自始至终都将“底层”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以饱满的人文情怀关注底层、书写底层。在作品中表现出文人对于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小人物生死存亡的生命意识。蒋牧良的底层叙事极具个人的风格特点,冷静的叙事风格中充斥饱满的写作热情,以真实的人物情感、朴实的人物语言、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形象让小说在众多书写底层的左翼文学中独具特色。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蒋牧良小说在底层叙事上的价值贡献,但蒋牧良小说并没有完全摆脱左翼文学二元对立暴力冲突的模式,所以其底层叙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