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牧良小说的底层叙事(1933—1949)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和“民情”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议题,在文学领域,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命状态也始终是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焦点,作家能够自觉承担起为底层发声的责任,将带有时代印记的社会生活记录下来,彰显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社会性和现实性。蒋牧良即是将底层作为创作焦点的作家,论文拟将围绕蒋牧良现代时期创作的小说为主体,探究其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的底层叙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为作家们的底层叙事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国家内忧外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民众生存受到极大威胁,迫切的社会问题要求文学关注现实,把写作视角向劳苦大众主体倾斜,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为底层叙事提供了充足的话语空间。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蒋牧良自身深厚的底层生活经验和诚恳写作态度也为小说底层叙事提供了可能性。首先从小说的内容上看,蒋牧良小说底层叙事的深度和广度集中体现在底层关注和底层表达上,蒋牧良底层视角不断扩大将底层苦难和底层人性全面展现出来,同时作者的底层悲悯意识和民族家国情怀浸润于小说的底层世界之中。其次,从小说的艺术风格上看,蒋牧良小说的底层叙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是湖南湘中地区民俗民风的集中展现;另外在对现实的批判讽刺上保持了理性批判精神。最后,与同时期作家相比,蒋牧良底层叙事的独特性体现在小说底层世界的真实性,包括底层环境的真实性、人物情感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工人题材小说中对工人形象和工人生活的真实描述,为1930年代工人题材小说提供了典范。另外,蒋牧良在底层叙事的审美选择上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及底层悲剧的抗争美。蒋牧良用最朴实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朴实和诚恳不自觉与底层人民惺惺相惜,对现实的凝视、时代的思索与社会的关怀是蒋牧良创作的基本立足点。蒋牧良在左翼文学的引导以及底层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下,自始至终都将“底层”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以饱满的人文情怀关注底层、书写底层。在作品中表现出文人对于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小人物生死存亡的生命意识。蒋牧良的底层叙事极具个人的风格特点,冷静的叙事风格中充斥饱满的写作热情,以真实的人物情感、朴实的人物语言、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形象让小说在众多书写底层的左翼文学中独具特色。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蒋牧良小说在底层叙事上的价值贡献,但蒋牧良小说并没有完全摆脱左翼文学二元对立暴力冲突的模式,所以其底层叙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的基础,但还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疾病谱的变化等问题。如何推动农村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
报纸的内容生产和市场经营活动关系着报业的兴盛与衰败,而广告的设计与编排对报纸的整体运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媒体竞争程度加大、媒体争夺战不断升级、新旧媒体融合的媒
环境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非价格竞争力一起构成产品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和影响环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还包括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生
研究本着筛选和制备弧菌共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溶藻弧菌(V
最早听到高平的名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听到高平的故事,不是来自他就读的四川音乐学院附中,而是来自川音作曲系的那帮作曲老大哥。那时高平还是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青钩
报纸
石林县委书记王冰表示,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石林发展实际,围绕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紧扣富民强县目标,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主旋律,深入实施“33553”
报纸
夏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凝结了传统手工艺的精髓,但是却一直面临着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困境。只有将传统手工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不被市
海滩养护是根据设计方案,向海滩大量抛沙,或者同时辅以硬工程,使受蚀海滩增宽和稳足的工程,是抵御海岸侵袭灾害的最佳措施。上世纪末发达国家已普遍开展,我国目前尚属起步,但
随着"绿色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企业的环保政策,充分披露环境信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