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问题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早期的学者们倾向于从制定价格的角度解释IPO高抑价现象,但近年来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使得学者们从投资者情绪方面去解释IPO抑价。不仅如此,同时学者们也认为金融中介机构能影响IPO抑价,其中作用最突出的中介机构为证券承销商。在一级市场上,承销商参与的IPO定价活动影响着发行价格从而影响IPO抑价,同时承销商声誉所树立的形象在二级市场上又能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从而进一步影响IPO抑价。本文研究内容包括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的影响,承销商对IPO抑价的影响和二级市场上承销商对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的相关关系的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全面解答IPO抑价的形成原因,并为此提供相关解决办法。首先,本文对于经典的投资者情绪和承销商声誉解释抑价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借鉴西方学者提出的噪声交易者理论、认证理论和市场反馈理论等假说,分别分析投资者情绪与承销商声誉两者分别对IPO抑价的影响,然后从二级市场投资者角度出发,分析了承销商声誉对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相关关系的影响。之后,本文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选用2010年到2016年间A股上市的1123家上市企业股票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和承销商声誉两方面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抑价进行解释。最后,根据上述分析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投资者情绪与抑价率正相关,投资者情绪越高,个人投资者就越盲目自信,从而抬高股价造成高抑价的现象。第二,承销商声誉对于抑价有显著抑制作用,声誉越高,定价能力越强,为维护自身声誉从而制定较高的发行价格,因此对IPO抑价有抑制作用。第三,二级市场上承销商声誉加强了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尽管承销商只参与了一级市场的活动,但是在二级市场里,其声誉树立的品牌效应能够影响市场对其承销公司的定价。承销商声誉越高,投资者由于对承销商的信赖从而过高估计其承销企业的价值,从而抑价率也越高。得出上述结论后,本文从相关制度、投资者、承销商和发行公司四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最后,总结不足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