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镇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想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身居高位,富有才情的范镇与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皆有往来,他们共议朝政,诗酒唱和。范镇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赋、散文、笔记等。他的文学思想“以补治道,而致和理”、重史崇实、尚自然及雅乐理论都体现在他丰富的文学创作中。范镇的文学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有益于后人对北宋的社会生活、对北宋时期蜀地风俗民情的研究,其文学亦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宋史》对范镇的生平有具体的记述,《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历代名臣奏议》、《名臣碑传琬琰集》等各种文集都对范镇有所记载,但仅限于其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如朝政、音律等。近代关于范镇的研究热潮,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范镇生平及其家世的研究,如范镇的从政时期、闲居时期,成都范氏家族;二是研究范镇的交游活动,与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三是研究范镇的文学,笔记《东斋记事》和部分诗歌;四是对范镇以儒为本的学术思想及其政治活动的研究。此外,对范镇的音乐和医学方面的研究,亦有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对范镇作为文学家这一身份的研究较少,对范镇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想的研究不多,对范镇作为蜀人,研究他与巴蜀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根据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和写作方法,对范镇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范镇文学活动展开、文学思想形成的因素,包括范镇的生平概况与著述,他的官宦生涯、闲居生活,北宋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巴蜀的审美意识倾向。发现范镇以儒为本的思想与他的家世、为政经历、北宋统治者对文人的重视、北宋内忧外患的环境密切相关。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亦多忧心国家、关心百姓的内容,他正直果敢的性格使得他交往的文人亦是忠义之人。北宋经济的繁荣,士人交游的风气和雅俗并赏的审美趋向,使得范镇与文人间多往来,多交游活动,市民的生活趣事亦成为范镇文学创作的素材。此外,巴蜀文化的浪漫,“好文雅”的传统使得范镇喜爱诗文唱和,闲居期间更是如此。巴蜀的风物,亦是范镇文学创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分析了范镇的文学活动,包括他与文人之间的交游、修史以及他的文学创作活动。范镇与文人间的交往,丰富了他文学创作的内容,其他文人的文学思想亦影响着范镇的文学追求、文学思想。北宋史学的繁荣,统治者对修史的重视,使得范镇亦加入修史的行列。修史使得他逐渐形成了重史崇实的思想,在闲居期间仿效唐人著书以记述当时之事,写作笔记《东斋记事》,俾使后人有可考。其中,在范镇与文人间的交游这一部分,分为大型的诗文酬唱和单独的文人往来。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则是根据其题材进行分类,再分别分析其思想内容、行文风格等。再次,根据范镇的文学活动,结合时代背景,总结归纳范镇的文学思想,并作进一步的阐述。最后,分析了范镇的文学的价值。他的文学记录了巴蜀的物产、名胜,对宋代蜀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反映了北宋政事、对外关系,批判了北宋文坛的浮华文风。其文学还具有文献价值,被其它典籍引用、补其它典籍之缺、对其它典籍的订正以及与其它典籍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