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埋植脑微透析装置兔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兔体外循环(CPB)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动物实验模型。探讨体外循环(CPB)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脑内兴奋性氨基酸(EAA)变化规律,及其“兴奋毒性”作用在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8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建立埋植脑微透析装置的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模型,平衡透析2h后每30min取脑海马区细胞间液1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兔在麻醉状态、体外循环降温过程中、深低温停循环30min、深低温停循环60min、复温30min,复温60min各时间段时脑细胞间液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的水平变化。 结果 谷氨酸在DHCA恢复循环复温30min,复温60min明显升高(P<0.05)。天冬氨酸在复温30min,复温60min阶段无明显升高(P>0.01)。透射电镜发现脑细胞超微结构均明显损伤。 结论 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脑内细胞间液兴奋性氨基酸无明显变化,深低温停循环再灌注早期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升高,表明兴奋性氨基酸升高是DHCA术后脑损伤加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 外源性牛磺酸及顺行脑灌注对兔深低温停循环术中脑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