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史和教育史上一个很突出的问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力量不断的发展,军队数量剧增。然而,中共在城市的力量还是很薄弱,为在国统区发展势力,中共派出地下党员在各大城市发动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面对中共力量在国统区日益增长的形势,国民党采取了严酷的暗杀和逮捕行动作为回应,以遏制中共势力在城市的发展。因此,抗战后的学生运动不单单是教育和社会问题,亦沾上了政治的色彩,学生运动成为国共争夺的重要一环。国立武汉大学“六一惨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发生,国民党军队非法的暴力逮捕行动遭到武大学生的强烈抵抗,以致造成血案。战后武汉的学生运动以国立武汉大学为中心,在进步学生的带领下,步步紧跟全国学潮步伐,多次独立开展了罢课游行运动,是战后学生运动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武大校园里,中共的基层力量有核心领导小组、海燕社、珞珈学报等左翼社团。国民党的基层力量有三青团、青年军和特务学生成员,这两股势力利用学生关心的时政问题、社会问题和校政问题,向全校学生提出联合签名要求,以形成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进而由自治会出面开展集体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斗争转变成了对学生团体控制权的争夺。两方赢得斗争胜利的关键就在于谁能发动更多的学生,谁能利用和掌控学生自治会。1947年6月1日,武大校园内学生的斗争演变成了暴力的“六一惨案”,是武大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是五月学潮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学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六一惨案”,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和青年学生等各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斗争。由于武汉大学“六一惨案”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色彩,国共两党对此事件极为重视,双方通过基层组织展开具体的博弈。国共双方为了争夺自身在学生运动中的领导权,相互诋毁对方形象,以谋求树立自身的正面形象,以取得人民的同情心。校方当局与教授会、惨案处委会为各自的利益,对国民政府提出诉求,国民政府不得不向校方让步,以尽快平息学潮。惨案事件结束后,被严密控制的武大校园得到放松,学生用鲜血赢得了自由和独立。共产党很快在武大恢复了党支部,国民党武汉当局不得不对可疑学生采取更加温的合法手段。教授会和助教会对国民党逐渐丧失信心。国共在武大校园内的较量使共产党的势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为后期武汉的和平解放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