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轻烧镁、氯化铵和氨水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了不同反应底液及水热改性对氢氧化镁分散性及形貌的影响,并利用三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镁进行了表面改性。论文还研究了氢氧化镁单独阻燃及协效剂协同氢氧化镁增效阻燃聚丙烯,最后研究了无卤阻燃动态硫化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首先,论文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氨水用量和氨水滴加速度对合成氢氧化镁平均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氢氧化镁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h、氨水用量170mL、氨水滴加速度12mL/min。利用FT-IR、XRD、TG和SEM等方法对合成氢氧化镁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合成的氢氧化镁结晶形态良好,为超细薄片状。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反应底液对合成氢氧化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原液制备的氢氧化镁比滤液制备的氢氧化镁结晶性能和分散性能好,晶体形貌更规整。论文还研究了水热改性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延长水热改性时间可以进一步完善氢氧化镁的晶形,改善氢氧化镁的分散性。水热改性温度的提高,能够使氢氧化镁的分散性有所改善。其次,通过加入三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合成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主要改善氢氧化镁的分散性以及微观形貌。沉降实验和偏光显微镜(POM)照片分析结果表明,PEG在较低浓度时对氢氧化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PVP和SDBS在添加量分别为1.2%和1.5%时分散作用最大。SEM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后,氢氧化镁的形貌变得更加规整,尤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善作用最明显。最后,论文研究了氢氧化镁阻燃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论文采用气相法二氧化硅(S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氢氧化镁增效阻燃聚丙烯。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1.0%的碳纳米管等量取代氢氧化镁后,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LOI)最高达30.6%,达到了难燃级别。采用SiO2等量取代氢氧化镁的方法能迅速提升聚丙烯的阻燃性能,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明显。针对以上情况,采用MWCNTs和SiO2复配协同氢氧化镁阻燃聚丙烯,一方面提升了聚丙烯的阻燃性能,另一方面减小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损失。探索性研究了无卤阻燃动态硫化PP/EPDM/Mg(OH)2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不仅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还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