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此举对我国当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任务和经营条件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政策性银行的经营与发展面临种种严峻挑战。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职能路径调整势在必行,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还会产生和积累较大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率先进行了创新型开发性金融的艰难探索。开发性金融理论是基于国家开发银行从事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总结而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与先进的金融原理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金融理论体系。  开发性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之间的一种独立的金融形式,是指具有政府特定赋权的法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市场业绩为支柱,主动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面对的基本国情,发展中经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体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开发性金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200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阐述“十一五”期间金融体制改革思路时指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适应新形势,传统的政策性银行要转变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上可持续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实现政策性银行自身的持续发展,三家政策性银行应推行一行一策的改革方针,针对各行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改革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最终建立成开发性金融机构。  本文对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创新性地总结与阐述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体系,并基于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结合融资困境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等,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职能路径调整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全文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开发性金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作为全书的开篇,本章第一节讨论了开发性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二节详细的介绍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  第二章介绍开发性金融理论体系,本章是全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介绍开发性金融的定义、内涵和特征。第二节从基础设施融资困境、农业融资困境、进出口信贷融资困境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四个角度分析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背景,说明了开发性金融的必要性。第三节从开发性金融如何弥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为一种作为独立的金融形态的开发性金融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刻地说明了开发性金融在整个金融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四节分析了开发性金融与经济增长,从理论的角度说明了开发性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第五节通过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开发性金融理论意义。  第三章介绍开发性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一节简单回顾了开发性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路径选择。第二节是本章的核心,介绍了开发性金融促进经济增长计量分析,用实践经验证实了开发性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第四章分析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实践与改革方向。第一节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实行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必然性。第二节分析了国家开发银行实施开发性金融的成功绩效。第三节依据开发性金融理论和前两节关于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对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对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一节深入分析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改革动因,说明其改革的必要性。第二节分析了开发性金融理论扎根于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的适用性和优越性。第三节探讨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改革和职能调整,为其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六章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章的第一节阐述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其改革的必要性。之后的第二节深入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第三节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调整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七章讨论了开发性金融的合作和监管问题。第一节讨论了开发性金融的内部合作问题,通过分析三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领域,对合作宗旨、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节在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问题。第三节讨论开发性金融的监管控制问题。首先对开发性金融实施监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具体分析了以商业性指标监管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不适用性。最后探讨了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构建。
其他文献
化石能源的使用为全球经济作出突出贡献,但也带来了气候环境、宏观经济和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为有效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发展低碳经济,各国政府和行业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中来,将低碳环保写进企业文化和品牌策略,力图打造低碳供应链。依据行为和心理学实验,决策者普遍存在时间偏好不一致行为,基于这一行为分析低碳供应链的动态投资决策更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