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农村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其融资问题近年来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涉及到很多原因,包括缺乏有效的抵押品、银行的融资门槛高,手续复杂等等,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2015年,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其“短、小、快”的特点使农村小微企业得到了更加便捷及多元的融资渠道。吉林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村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能,解决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使吉林省农村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渠道获得融资,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吉林省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进行深层次多渠道的了解和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国内外针对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和互联网金融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接着对普惠金融、农村小微企业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本文将要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然后,本文对吉林省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列举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应用理性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并设计吉林省农村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意向问卷,发放问卷的同时对部分调研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最后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态度和过去行为这两个因素对吉林省农村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意向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村小微企业主的个体特征中,学历与态度、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三个影响因素显著相关,间接影响农村小微企业主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意向;经营时间与农村小微企业主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显著相关,行业与融资意向显著相关。其他特征如年龄、收入等与四个影响因素并没有显著关系。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增强农村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提高信用评价等级、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社会信任度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