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通过TLR4信号通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特点主要为对称性的多关节滑膜炎和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分析了TLR4在R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了SAA与TLR4的相互作用对HUVECs产生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1,Ang-2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外构建三维血管模型,深入探讨SAA与TLR4结合介导的NFκB信号途径在RA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SAA促进RA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为R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可靠的靶点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A和OA患者滑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2.采用HUVECs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细胞迁移实验和MTT实验分析SAA与TLR4的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迁移、增殖的影响。3.通过体外构建三维血管模型,分析SAA与TLR4的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影响。4.ELISA方法分析SAA与TLR4的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产生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SAA-TLR4相互作用对NFκB信号途径活化的影响。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4广泛表达于RA滑膜组织的衬里层及衬里下层,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周围;而在OA则少量表达于滑膜衬里层及成纤维细胞,且二者相比表达的量和位置均有显著差异。2.细胞迁移、MTT实验以及体外三维血管模型结果分别显示,SAA可显著促进HUVECs的增殖和迁移,以及相互连接构成新生血管;在TLR4被抑制后,SAA介导的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程度以及血管新生明显受到抑制。3.ELISA结果显示SAA作用下HUVECs可产生VEGF、Ang-1、Ang-2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而TLR4被抑制后,VEGF的生成明显减少,其他几种因子所受影响不明显。4.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HUVECs受SAA刺激后,NFκB分子明显活化,而一旦TLR4被抑制,NFκB的活化受到明显抑制。5.细胞迁移实验以及体外三维血管模型结果分别显示,在SAA作用下,HUVECs发生明显的迁移,并且相互连接构成新生血管;上述结果在NFκB被抑制后,明显受到抑制。结论1.TLR4在RA滑膜组织中呈高表达,且TLR4表达的位置和量与OA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提示TLR4可能参与了RA的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2.阻断TLR4的作用能够抑制SAA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抑制内皮细胞产生促进血管新生的效应分子,提示SAA-TLR4的相互作用在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3.SAA-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直接参与了RA血管新生-血管翳的形成,进而造成RA患者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
其他文献
前言: 近些年来,外科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腹腔真菌感染患者,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发生腹腔真菌感染的几率更高,且病死率极高。这
实验目的探讨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分离、培养、扩增及表型鉴定方法。研究应用TGF-β1基因转染大鼠ADSCs,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比较目的基因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率,探讨其有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指标的差异,以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对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 方法: 将诊断为原发性房角关闭的患者33例49只眼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激光周边虹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立即高压氧治疗对梗塞灶体积及24小时内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对照组(n=34),高压氧治疗组(n=36)及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