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随着近年来对多种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脑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之一,由此提出了此类疾病的炎症机制,而小胶质细胞因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关注。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质损伤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中被认为具有决定性意义,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I)的激活是大量自由基等炎性介质产生的主要来源。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固有的免疫效应细胞,在正常情况下起免疫监视作用,小胶质细胞非常敏感,中枢神经系统(CNS)微环境的轻微失衡就能引起它的激活,激活后的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氏病的发病中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然而,小胶质细胞老化后不仅释放的炎症介质显著增多,其对神经保护功能也转变成神经损伤作用,是脑内炎性微环境的重要成员,影响着炎症的程度和趋势,关系着DA神经元的生存和损伤后的转归,在PD的发生发展中举足轻重。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唯一可以进行有丝分裂的成熟细胞,随着细胞增殖代数增加而不断地衰老,除此之外,已有实验证明多次刺激导致的小胶质细胞的反复激活可以促进其老化的发生。LPS是一种以氨基甙为组成单位的磷脂,构成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成分,是一种小胶质细胞的强激活剂,对多巴胺神经元有选择性毒性作用[2],无论在培养条件下还是在体情况下,给予LPS均可导致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使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产生显著增加,对周围的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
目的:
本实验BV2细胞来源于小鼠脑中小胶质细胞。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并研究LPS对BV2细胞进行反复多次刺激后有关于其衰老的程度,探讨可以引发小胶质细胞衰老的诱因,对了解PD发病缘由,发展过程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给予BV2细胞不同的刺激次数(6、3、1、0次),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以及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
结果:
本实验在LPS致BV2细胞损伤模型上得到了如下结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表达结果显示随着LPS刺激次数增多,P53蛋白表达也明显提高,提示随着LPS刺激次数增多,BV2细胞不断衰老。流式细胞术法测定细胞周期显示结果,随着LPS刺激次数增多,BV2细胞G1期细胞比例增加,说明反复多次的LPS引起了G1期阻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随着LPS刺激次数增多,BV2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表达逐渐增强。
结论:
反复多次的LPS刺激BV2细胞后,BV2细胞逐渐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