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是双下肢进行性肌肉紧张、肌无力和痉挛状态。本研究旨在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一个中国汉族HSP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研究,为家系患者做出准确的基因诊断,为产前诊断和HSP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一个包含5代32人的HSP家系,绘制标准家系图,选取该家系Ⅲ代7人、Ⅳ代1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抗凝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g DNA)。对先证者(Ⅳ11)、先证者患病姐姐(Ⅳ8)和先证者未患病哥哥(Ⅳ9)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颅脑磁共振检查。选取Ⅳ11、Ⅳ8和Ⅳ9的g 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运用SIFT、Poly Phen2、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获取可疑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应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的方法将可疑致病突变位点在该家系19名研究对象和50例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者中进行验证,分析该位点在家系内是否呈共分离,从而进一步验证该位点与该家系的关联性。结果临床检查结果:Ⅳ11和Ⅳ8均表现典型双下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无脊髓外其他系统症状,颅脑、颈椎、胸椎核磁共振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该家系中6例患者均携带SPAST(SPG4)上的同一突变位点(c.1606C>T,p.Gln536X),家系中13例正常者和50例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表明这一突变位点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此外,该突变位点在国内外尚未报道,是一个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基因检测结果确诊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所患疾病为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新发现的SPAST(SPG4)上c.1606C>T,p.Gln536X杂合突变是该HSP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这不仅拓宽了SPAST(SPG4)基因突变谱,也为该家系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为研究HSP的发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正>创新民主管理工作形式,是企业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创新民主管理必须寻求"三个突破"一
痢疾为夏秋季节之流行病,发生於幼儿则有特殊的症状表现,往往与成人所表现的症状有显然不同,且有很高的死亡率。此病非但在夏秋盛行,即在晚冬亦常有发生。痢疾病原 (1)细菌
<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即凡是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
自从王国维提出诗的境界说以来,学术界关注诗境的问题不断得到延展,朱光潜、叶维廉对此都有不同的论述,本文对他们的诗境观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他们对王国维所提出的"隔"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