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言基本要素音、形、义的统一体,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词汇一直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领域。无论在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教学中,词汇学习都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没有一定的词汇,听说读写就无法顺利进行,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发展,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版和发行了大量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但多数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都是碎片化的研究,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撑,为此二语习得理论家和二语词汇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以求有所突破。迄今为止二语词汇习得最具突破性的理论假设当属2001年Laufer&Hulstinjn在“深层加工理论”(Craik&Tulving 1975)的基础上从认知和情感两个心理认知维度提出的“投入量假说”----基于任务二语词汇习得的唯一理论建构。随后研究者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实证研究试图验证该假设的合理性。然而由于“投入量该假说”本身的缺陷以及不同的研究设计差异,迄今没有统一的结论。本研究以“投入量假说”为理论框架,旨在找出不同的阅读任务与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偶然习得的关系及如何通过不同的阅读任务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词汇量的扩大,同时考查了“投入量假说”中任务诱发投入建构里的三个基本因素:需要、搜寻、评估是否对高职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和保持有显著作用,并试图再次检验“投入量假说”的合理性。具体研究下列三个问题:1.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会对高职生的目标词习得和保持产生影响吗?2.如果会,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是否比投入量小的阅读任务更能促进目标词的习得?3.如果会,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是否比投入量小的阅读任务更能促进目标词的保持?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土木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1班和2班学生和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班的学生为本次实验对象,共计111名学生。参考参加实验学生的高考成绩及词汇量测试成绩,三个班的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可确定三个班参加实验的学生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参加实验的学生按自然班分成三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分别完成不同投入量的任务1(阅读+阅读理解题)、任务2(阅读+目标词翻译和阅读)和任务3(阅读+目标词定义搭配题)。三组学生被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完成任务。本次实验包括三次测试:确定目标词的前测以及检验词汇附带习得和保持效果的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与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会在高职学生中对目标词的习得和保持产生不同的影响。2.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不一定比投入量小的阅读任务更能促进目标词的习得和保持。3.评估作为任务诱发投入建构的要素之一,适度评估和强评估对目标词的习得和保持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以上实验结果部分支持了投入量假设的合理性且验证了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可以促进高职生词汇的偶然习得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