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视域下的语言可交流性——以解析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为切入点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当大部分哲学家都试图从正面说明语言具有公共性、语言先天地具有可交流性时,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另辟蹊径,在阐述语言游戏说的同时提出了私人语言概念,并构造了私人语言论证,试图用反证法来说明用于表达知识、信念、感觉等的语言一开始就是公共性的。他这个论证过程沿袭了分析哲学的思维方式,顺承了前辈分析学家在解决哲学问题时的思路。 私人语言论证涉及很多分析哲学的概念与方法,本文以此为入于点,在明晰私人语言论证结构后,挖掘这个论证中所隐含的前提预设。因为如果承认私人语言存在的话就会得出语言无法沟通的结论,所以维特根斯坦做这个论证的目的就是试图可以消解这个语言哲学上的自我中心困境问题。不过一旦否定了私人语言的合理性,那么也就同时否定了实指定义在确定语言与对象指称关系时的所起的作用,这样的话,语言与其指称对象间的关系问题又摆在了语言哲学家面前。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诸如摹状词理论的指称理论来试图澄清语言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但是都因各自理论的不完善而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比多位哲学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使用基本概念,来研究指称理论的合理性并且得出语言概念的含义。最后,通过正确理解语言概念的含义,把语言确定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的可交流性。 本文对语言的可交流性的探讨,首先开始于对私人语言论证中所涉及的诸多概念进行的阐释与澄清。在理清私人语言论证结构之后,努力揭示出这个论证的目的以及从中可能得出的结论。而对于这个论证所揭示出的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都曾有过深层次的探讨,作者在研究总结了这些哲学家的论辩之后,从中整理出本文所需分析的论点,并在充分理解前人思想基础上对语言的实质做出了作者本人的概括和总结。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比较。而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仅表现在该国在科学上取得的成
丹玉29号(丹63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988为母本,以丹5026为父本组配而成,2001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在辽
技术价值观是对技术价值的看法,是对技术价值本质的一般概括,是人们在对技术的认知基础上,在技术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技术价值的认识。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影响着技术价值观的发展。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为人类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开始把技术看作是掠夺自然、获得财富的工具和手段,并形成功利主义的技术价值观。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后来的工业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注重人类价值、经济价值、工具理性,而忽
指出了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教育,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有利于深化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利于规范生命教育的内
《形而上学导言》这本小册子主要讲的是有关直觉的问题。正如英译者在前言中所提到的,这本书是对直觉方法做专门的论述,而不是像在其它的著作中那样,只是在运用该方法时偶尔提到
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现实原因,思想根源即主客二分的自
人的自由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研究源于西方近代,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理解的则始于马克思。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重新使这个问题得到凸显。人的自由发展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