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幼林在种植5~6年后才有一定产量,8~10年后才能进入丰产期,导致前期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幼林间作农作物,不仅符合生态经营的要求,而且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为油茶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还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内土地利用率,增加油茶林地的经济效益。因此,本试验以2年生油茶幼树为试材,设计了间作辣椒和花生2种模式,设置了氮素含量为50mg/kg 土壤(N1)、250mg/kg土壤(N2)和对照0 mg/kg 土壤(NO)3个施氮处理梯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下油茶生长和养分动态变化,利用15N示踪技术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下油茶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期为油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高效管理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对不同间作模式下油茶生长发育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前期,间作辣椒和花生均能显著提高油茶的光合作用速率,且在N1氮素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4.15 μmol CO2 m-2 s-1和 5.71μmol CO2 m-2 s-1;在 NO 氮素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的油茶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3.01g和14.27g,比油茶单作模式提高了 47.51%和61.9%;在N2氮素水平下,间作花生时油茶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最小分别为5.06 g、2.77 g和7.82 g;对于油茶单作模式,N1氮素水平下的油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3.18μmol CO2 m-2 s-1、7.07g、3.48g和10.55g,均显著高于N0和N2水平。间作后期,在NO氮素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的油茶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分别为3.49 μmol CO2 m-2 s-1和3.53 μmol CO2 m-2 s-1,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油茶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16g和17.53g,比单作模式分别提高了 32.79%和44.04%;在N1氮素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分别为7.26 μmol CO2 m-2 s-1和9.81μmol CO2 m-2 s-1;在N2氮素水平下,间作花生时油茶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最小分别为6.24 g、4.30 g和10.54 g;油茶单作时,在N1氮素水平下油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为6.21 μmol CO2 m-2 s-1,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0.28 g、6.09 g和16.37 g均显著高于N0和N2氮素水平。(2)对不同间作模式下油茶氮含量及积累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前期,油茶叶片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12.81 g/kg~18.03 g/kg。在N0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时,油茶叶片全氮含量分别为15.46 g/kg和15.44 g/kg,其显著高于单作模式,且油茶叶片氮素积累量分别为0.076 g和0.072 g,也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在N2氮素水平下间作花生时油茶叶片全氮含量最高为18.03 g/kg,但油茶叶片氮素积累量最小为0.039 g;油茶单作时,在N1氮素水平下油茶叶片氮素积累量最大为0.060 g。间作后期,油茶叶片全氮含量在11.70 g/kg~24.35 g/kg之间,在NO氮素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时油茶叶片全氮含量分别为12.89 g/kg和13.36 g/kg显著高于对应的油茶单作模式,且油茶叶片氮素积累量分别为0.050 g和0.058 g也高于对应的油茶单作模式;在N2氮素水平下间作花生时油茶叶片全氮含最高为24.35 g/kg,但是油茶叶片氮素积累量最小为0.036 g;油茶单作时,在N1氮素水平下油茶叶片氮素积累量最大为0.087 g。(3)对不同间作模式下油茶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前期,油茶根系Ndff值高于其他器官;间作辣椒时,15N分配率在树体各器官中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间作花生时,15N分配率在树体各器官中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在NO氮素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时油茶15N利用率分别为14.47%和20.33%,显著高于对应的油茶单作模式。间作后期,油茶叶片Ndff值较间作前期明显增大;2种间作模式下,油茶叶片的15N分配率均小于单作,且油茶单作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15N分配率也增加,其变化范围为39.43%~48.53%;在NO氮素水平下,间作辣椒和花生时油茶15N利用率分别为16.23%和17.25%,显著高于对应的油茶间作模式。无论是在间作前期和后期,油茶单作时,在N1氮素水平下油茶15N利用率显著高于NO和N2氮素水平下的15N利用率;2种间作模式下的油茶15N利用率均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也呈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从种植模式来看,2种间作模式只有在NO氮素水平下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氮素的吸收和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油茶15N利用率,表现出较强的间作优势,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间作优势逐渐减弱;从施氮水平来看,N1氮素水平下只有油茶单作时,油茶生物量和15N利用率均最高,可促进油茶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在N2氮素水平下出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