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空中和地面移动机器人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具有多种运动能力的多栖机器人的发展。陆空两栖机器人作为多栖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空中和地面两种运动能力。陆空两栖机器人自主运动时,需要为机器人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点无碰撞的三维路径。同时在运动过程中,陆空两栖机器人需要根据当前的环境信息自主决策选择较优的运动模式。因此,以复杂环境下陆空两栖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针对环境建模、路径规划算法以及切换决策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中和地面移动机器人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具有多种运动能力的多栖机器人的发展。陆空两栖机器人作为多栖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空中和地面两种运动能力。陆空两栖机器人自主运动时,需要为机器人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点无碰撞的三维路径。同时在运动过程中,陆空两栖机器人需要根据当前的环境信息自主决策选择较优的运动模式。因此,以复杂环境下陆空两栖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针对环境建模、路径规划算法以及切换决策算法的研究。首先对传统A*算法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阐述。在使用栅格法进行环境建模时,融入了障碍物的高度信息构建2.5维栅格地图;在进行规划时考虑地面和空中不同环境下运动能耗和时间的综合代价,改进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在回溯获得路径时去除冗余路径点。在通过障碍栅格时,规划空中路径点生成适用于陆空两栖机器人运动的三维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A*算法能够缩短规划路径长度、减少转折次数、缩小转折角度。然后对陆空两栖机器人地面和空中两种运动模式进行分析,建立两种模式下的能耗模型。在决策切换运动模式时,考虑不同模式下的运动能耗、时间以及安全性设计了针对多目标优化的决策函数。通过分析陆空两栖机器人的环境状态采用神经网络代替Q表的强化学习算法,用于决策机器人在当前环境状态下更优的运动模式。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机器人运动模式的切换决策。最后使用搭建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为实现机器人自主控制设计了状态机实现机体各状态之间的切换,在机器人自主控制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规划实验和切换决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采用的规划算法以及设计的决策函数能够有效的根据环境地图为机器人规划路径并且机器人可以根据决策函数实现自主决策。
其他文献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朝着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方向转型升级。考虑到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技术的灵活性,并且AGV具有搬运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本文采用AGV实现物料的自动化搬运。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之一的纺织行业对纺织物料的需求量巨大,但目前大多数纺织车间的物料搬运基本处于人工搬运方式,该搬运方式存在搬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以及管理方式粗放等缺点。加之近
作为工业和军用领域常用的火工品,桥丝式电雷管广泛地用于兵器弹药的引信中。桥丝焊接是电雷管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桥丝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雷管性能。长期以来,我国桥丝焊接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厂家采用手工焊接,少数厂家研制了直径较粗的桥丝焊接的半自动焊接方案。而对于超细桥丝,还没有成熟的生产设备,所以研制新的超细桥丝自动化焊接方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焊接时电雷管表面和桥丝之间的间隙、焊点位置、焊接
对于机床等加工制造装备,良好的刚度和动态性能是实现机床高精度加工的前提。然而,良好的刚度和动态性能会导致机床质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卧式加工中心SGM50B,围绕结合面等效建模、机床有限元动静态分析、机床模态测试实验和优化设计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从微观角度出发,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MB模型,完成卧式加工中心固定结合面刚度参数计算。分别采用弹簧单元法以及虚拟材料法,分别对卧
随着现代物流运输业、电商业、自动化无人工厂的普及和飞速发展,码垛机器人已经逐渐替代人工,被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所使用。在重载码垛领域,由于负载大、惯量大的特点,市场上典型的串联式重载码垛机器人质量和体积都很庞大,拆装和运输困难,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柔性化生产要求。综合了串联机构和并联机构二者优势的混联机构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混联机构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拆装的重载码垛机器人,具
与传统机器人相比,软体机器人具有无限自由度与连续变形的特性,以及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能够完成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在社会服务领域以及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针对现有软体机器人运动不稳定、爬坡角度小以及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对机器人的结构、理论模型、仿真分析、运动特性以及变形控制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根据软体机
作为自动装填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弹丸协调臂的回转速度和到位精度影响着装填系统的可靠性、火炮的射击速度和射击精度,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系统参数的非线性变化、液压系统的固有特性等因素对弹丸协调臂的位置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弹丸协调臂的精确位置控制研究具有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详细介绍了弹丸协调臂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并提出工作过程中需要满足的精度要求。结合弹丸协调臂的机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样本学习希望深度网络在含有大量标注的基本类样本上预训练后,使得网络在遇到只有少量标注的新类别样本时,能够实现对这些新类别的快速泛化识别。当前实现小样本学习的一个主流方法是元学习(Meta-Learning)。然而,基于元学习的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和计算资源,而且性能也无法令人满意。近期,基于传统监督表示学习的小样本学习方法被证明能够取得和元学习方法相媲美的结果,且拥有模型结构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数据资源合理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离散制造设备作为数据资源的来源,在离散制造的发展方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基于离散制造设备的物联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利用与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五洋纺机有限公司数字工厂为应用场景,以FANUC-0i/30i和海德汉i TNC530系统的机床与加工中心为对象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离散制造设备物联系统对数据实时预
本文是以C形龙门三平动并联机构和C-A型双摆头构成的五轴联动混联机床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机床的运动学分析、轨迹插补、速度控制及冗余滑块位置规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进行了机床运动学分析。根据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关系,推导出机床的位置反解方程、位置正解表达式、并联机构的速度逆雅克比矩阵及加速度映射关系,简单解释了机构正解的多解性及定解方法。其次,针对混联机床的运动关系
本文以定深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为背景,以优化系统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为目标,重点针对定深电液伺服系统内部参数的摄动、不确定性,以及控制系统对外部负载扰动的抗干扰性问题,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以及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定深电液伺服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中重要的机械元件进行选型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构建其数学模型。此外还将对定深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