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既是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又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近代以降,天津新式教育就十分兴旺,所建学校之多、种类之广,学生人数之众,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之发达,都值得予以特别关注。本文主要以天津近代历史上的幼儿园(蒙养院)、小学堂、中学堂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嬗变、清末民初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揭示出天津近代新式基础教育的鲜明特点,得出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某些启示。
本文重点论述了清末民初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鲜明特点:注重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办学;教会学校所带来的新气息;十分注重发展女子教育;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广开办学资金;充分发挥精英人才的作用,调动仁人志士办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由于篇幅所限,本课题集中探讨1860年——1928年间天津基础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个别地方进行了追源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