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音信号的实时雨情识别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情识别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气象水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号识别算法的高关注度为实现创新有效的雨情识别提供可能。雨声信号的变化可反演雨情的发展及消散过程,对及时预警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识别降雨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声音信号的雨情识别系统。本系统采用带外壳的雨声采集器,所获雨声信号段共计1500个,其中小雨(0.1~9.9mm)、中雨(10~24.9mm)和大雨(25~49.9mm)三种雨情各约500个,建立了微型雨声数据库。为了剥离出较纯净雨声,通过盲源分离算法处理含噪雨声信号,获得雨声信号成分。为了提升分类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结合小波包算法进行信号去噪,获得纯净雨声信号。针对传统分类模型分类不佳的缺陷,对三种雨情下的声音信号进行随机森林寻优、贝叶斯优化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两种分类研究,获得较好分类效果。具体工作如下:为了保证研究雨声信号的真实可靠性,设计一种基于STM32的雨声采集装置。考虑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防止雨水杂物附着积累引起不必要测量误差,设计了一个倾斜角为45°圆锥不锈钢体,将麦克风采集模块布置其内部。利用微控制器内置的三个ADC采集同一时间、同一环境的雨声信号,经均值拟合后获取更接近实际雨声的信号,构建完整可靠的微型雨声信号数据库。为了获得较纯净雨声,提出了一种雨声信号处理的盲源分离方法。将一路雨声信号和两路环境声音信号结合随机矩阵混合成待观测信号,运用固定点算法(Fast ICA)和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分别进行盲源分离实验,比较两种盲源分离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分离信号的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判断其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Fast ICA解混收敛速度更快且PI分离性能指标达到小数点后两位,实现盲源分离更好的分离效果。针对雨声信号易受干扰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MD和小波包的雨声去噪算法。利用VMD算法将雨声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具有稀疏特性的变分模态分量(VMF),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各分量的频率特性,划分低频、中频和高频分量,使用小波包挑选不同阈值准则对不同频段针对性地处理实现去噪,将去噪信噪比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判断去噪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三种雨情的去噪信噪比明显提升,均方根误差降低两个数量级,去噪效果得到改善。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对雨声信号分类能力较弱的缺陷,提出两种基于树理论的雨声信号分类算法。为了提升分类模型的泛化性,利用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和一阶差分系数对所有雨声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第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雨声信号分类算法,调整其分类树的个数,寻找处理三类雨情最佳的模型状态。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对比传统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均能达到80%以上。第二种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的雨声信号分类算法,利用贝叶斯的寻优能力对XGBoost的分类模型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准确率均突破90%,其中对于小雨和大雨信号能达到95%以上的准确率,较随机森林算法,分类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穿墙雷达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国内外逐渐兴起,因其能够“隔空视物”,即能够对穿墙场景成像,从而确定目标物体的具体位置,且具有分辨率高、穿透性强等特点,因而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在对穿墙场景进行成像时,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体,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其幅值和相位都会产生衰减和畸变。另外,由于墙体的材质影响,其相对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因此,电磁波在墙体中的传播速度慢于在空气中的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交通等多个领域。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大部分都采用有中心管理方式,但是在特殊应用需求环境下,如军事战争、地震、火灾等,一旦中央管理站被摧毁或者发生严重故障,卫星通信系统会陷入瘫痪状态,从而使得作为系统中枢的中心站变成了整个系统最为薄弱的环节。针对有中心卫星通信系统抗毁性差的问题,本文围绕无中心FDMA卫星通信系统,开展资源高效控制研究工作,
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不断改革。应新课改的要求,不再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品德和素质教育。因为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不仅仅是靠学习成绩,更要看他的个人品德。如果一个学生的学生成绩很优异,但是不懂得文明礼仪,对别人也很不友善,那么这个学生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因此,本文就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展开详细的说明,并且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随着雷达通讯、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对天线高增益、低剖面、易集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高增益、窄波束的需求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低剖面高增益天线,对高增益微带收发天线阵列、高增益折合式平面反射阵滤波天线和高增益圆极化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展开了研究。首先根据雷达系统指标要求,利用泰勒综合法对收发天线进行优化,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4GHz的微带收发天线阵列。其中接收天线设计了1×12元的串联馈电形
近20年来,纠错编码技术快速发展。20世纪末,Mackey等人的发现迎来了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的研究热潮。而后人们发现多元LDPC(Non-Binary Low-Density Parity-Check,NB-LDPC)码与码长码率近似的二元LDPC码和Turbo码相比,在中短码情况下其译码性能具有较大增益,因此NB-LDPC码也成为了通信
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探测和无线通信已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两者在接收和发射通道、信号与数据处理、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差异正逐步缩小。无论在传统军事应用领域还是在5G/B5G新兴民用领域,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电子系统,实现不同功能之间的信息融合和资源共享,解决传统多个单一系统协同的体积庞大、电磁干扰严重和频谱资源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因此,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提出成为了热门研究的方
矿业井下安全生产一直受到国家矿业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多项措施来保障生产安全。其中,采用信息技术预测、防范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影像作为监控技术的一种,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发生事故,及时将影像数据可靠传输至指挥中心,对于生产作业和抢救救援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点工作:矿井作业环境复杂且干扰源较多,如何保障影像数据的可靠传输是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光纤
在智能化普及的今天,语音通信的应用极为广泛,语音信号处理技术不断被更新和推进。语音信号处理对语音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语音拾取设备收集到的语音却经常夹杂着大量噪声,严重影响了原始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必须寻找有效方法消除噪声以获得所需的语音,因此,语音增强技术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单通道语音增强方法具有原理简单、对硬件要求低、易于实现等优点,但对移动声源拾取到的信号信噪比较低。麦克风阵列语音
近年来,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多种场合。随着研究的深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ANC问题。例如,反馈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由于自身结构缺陷不可避免地存在水床效应,要想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必须减少因水床效应引起的噪声放大量,而现有的调节水床效应的自适应算法多存在计算量复杂或低频降噪量较小等问题;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运算量是制约多通道系统
随着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在通信速率、容量方面的大幅提升,毫米波天线对性能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低成本、可重构、高增益、高效率、宽带宽的毫米波天线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介质谐振器天线(DRA)因其极低的欧姆损耗,较高的辐射效率(一般能达到90%以上)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了毫米波天线设计的选择方案之一。然而DRA还需要同时解决带宽、增益以及可重构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宽带、高增益的可重构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