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对胶质瘤自噬作用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好发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目前临床给予手术加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后,高级别的胶质瘤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能达到16.7个月,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复发并形成转移灶所致。传统的化疗药物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耐药性出现较快。为了逆转这种现象,我们急需寻找新的细胞蛋白靶点,改进目前的化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细胞死亡目前认为包括3种类型:坏死、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肿瘤细胞中,凋亡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限制药物对凋亡通路的激活),自噬(现在被认为是Ⅱ型细胞死亡,有别于细胞凋亡)是指细胞通过单层或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形成自噬溶酶体并进行消化及降解,其作为一种细胞的保护机制,其蛋白往往是被优先保留的。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中心调控器,其也是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的中心环节。依维莫司作为mTOR信号通路特异性的阻断剂,近年来发现其对肝癌、胰腺癌等肿瘤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但是目前关于mTOR通路及其抑制剂对胶质瘤的研究较少,有以下不足之处:①mTOR相关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机制仍未完全明确;②mTOR抑制剂对不同遗传背景胶质瘤细胞株中对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③mTOR抑制剂诱导对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仍不明确。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体外培养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 U251、SHG44,给予不同浓度的依维莫司,来检测胶质瘤细胞株给药前后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的自噬;并通过建立三种胶质瘤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给与依维莫司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化、细胞周期、肿瘤血管密度等方法进行测定,来检测依维莫司对不同细胞株抑制情况。试图证明mTOR信号通路能够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研究目的探讨依维莫司作用于人U87-MG、 U251-MG、SHG-44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1.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SHG44,并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干预细胞的生长,明确其凋亡和自噬情况。2.建立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SHG44裸鼠移植瘤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干预移植瘤的生长,明确依维莫司对不同细胞株抑制情况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2.培养稳定生长的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SHG44,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细胞凋亡荧光Hoechst33342/PI双染发测定细胞细胞凋亡;单丹磺酰尸胺(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囊泡;流式细胞法定量观察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进一步分析验证依维莫司对胶质瘤细胞作用的通路及其机理。3.通过建立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SHG44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给与依维莫司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化、细胞周期及凋亡、肿瘤血管密度等方法进行测定,了解依维莫司对不同胶质瘤细胞株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引起的机制。研究结果:1. mTOR蛋白在Ⅲ、Ⅳ级胶质瘤较Ⅰ、Ⅱ级胶质瘤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胶质瘤与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中,不同细胞株受抑制程度均随着依维莫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U87-MG细胞株是最敏感的;U251细胞株有中度敏感性;SHG-44细胞株是最不敏感的。3.细胞凋亡荧光Hoechst33342/PI双染结果显示各株胶质瘤细胞均发生了一种不同于凋亡的死亡方式,可能为细胞自噬。行MDC活细胞染色显示,依维莫司作用于胶质瘤细胞增加了酸性囊泡样细胞器(自噬泡)的形成,可认为依维莫司可促进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形成。三种细胞株均给与IC50剂量的依维莫司,在48小时后进行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我们发现三种细胞株均有特异性的G0/G1期细胞阻滞。用AnnexinV检测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凋亡。4.用Western blot分析依维莫司作用于胶质瘤细胞株后对mTOR, p70S6K,4E-BP-1和p70S6K的非磷酸化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在所有三个细胞株中,随着依维莫司剂量的增加,mTOR、p70S6K、4E-BP-1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非磷酸化的p70S6K并没有发现具有明显的变化,只有4E-BP-1的非磷酸化表达水平亦随依维莫司浓度的升高而有所减少。5.建立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SHG44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在第12天末开始给与裸鼠依维莫司后发现,各细胞株实验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并通过公式测量不同细胞株的抑瘤率,U-87MG, SHG-44, U251细胞株的抑瘤率分别为30.6%,42.1%,29.7%,依维莫司对胶质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对不同胶质瘤细胞株行细胞凋亡测定,各细胞株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凋亡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行细胞周期测量,各细胞株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G0/G1期停滞(P<0.05)。其中U-87MG细胞株的G0/G1期停滞较对照组差异最大,SHG-44次之, U251最小。7.行肿瘤血管密度测定,细胞株U-87MG、U-251中实验组肿瘤血管密度值较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株SHG-44实验组肿瘤血管MVD值为31.1(25.0-37.2),较对照组20.9(14.8-27.0)有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测量不同细胞株VEGF的表达水平,在SHG-44细胞株实验组的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其余两种细胞株间没有发现明显差异。8.分离肿瘤组织后,免疫组化分析各标本,其中U251细胞株实验组较对照组的pmTOR表达增加,p70S6K1、pAKT表达减少,VEGF表达没有明显差异;U-87MG细胞株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表达p70S6K1表达减少,pAKT、pmTOR、VEGF表达均没有明显差异;SHG-44细胞株实验组较对照组的pmTOR、p70S6K1表达均没有明显差异、pAKT表达减少,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1.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胶质瘤细胞的自噬,并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胶质瘤的作用。2. mTOR信号通路能够作为治疗胶质瘤的一个新靶点,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根据该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记录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情况,对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和管理方案。
2008年,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刺激国内有效需求,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短时间内,融资平台数量迅速增加,债务规模显著增长。如何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对云南大学生(昆明地区高校)体育消费现状、消费动机调查研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差异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在全力推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转型,以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科前沿讲座"是高校根据社会需要、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定量测度了中国1999-2009年30个省份的"两型农业"发展程度,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影响"两型农业"发展程度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健身类APP的迅速发展是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兴未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从而帮助和引导更多大学生通过使用健身类APP加强健身,运用文献资料
提出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和电压限制的二维插值动力电池功率状态(SOP)估计方法,并采用HPPC试验对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形成以电池实际充/放电容量和工作温度为变量的电池充
目的:证实辛苍浸膏的抗炎消肿作用。方法:用辛苍浸膏对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进行实验,并用0.9%氯化钠溶液及氢化可的松作对照。结果:辛苍浸膏有显著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
在分析我国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慕课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要点,并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提出基于两者的"项目驱
【摘 要】  英语课堂是传播英语文化,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朝着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方向发展,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材料来学习。  【关键词】  个体差异 改革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目前一些落后地区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罢了,因此当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