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神经血管单元的功能耦合性变化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是一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为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的反复不自主发作的临床表现。目前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癫痫发作症状,但是仍有约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会产生耐药,且所有药物对于癫痫的疾病形成过程并没有作用。因此,深入癫痫形成的新机制并开发有效干预策略及药物治疗靶点刻不容缓。神经血管耦合作为脑内稳态的一种基本特征,是由多种脑内神经元及其周围供氧血管所构成的组织单元,近年来逐渐被认为参与癫痫发病。但是,神经血管单元在癫痫发生中的长期动态变化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海人藻酸诱导小鼠颞叶癫痫模型,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双光子成像技术,对神经血管单元中的神经元和血管同时成像。通过分析神经元的钙离子变化,毛细血管血流流速和皮层贯穿血管直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究颞叶癫痫发生不同时期的神经血管单元的功能耦合性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1)在急性癫痫持续性发作时,神经元钙活动明显增加,伴随血流降低,血管直径变化呈现异质性,既有增加又有下降;神经元钙离子变化明显快于血流和血管直径变化,而且神经元之间在时序上变化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神经元与血管间的相关性。2)在急性发作转为慢性癫痫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神经元自发的钙离子变化显著性上升且同步性增强,但血流和血管直径无显著性变化。在急性模型后21天后神经血管单元耦合性趋于稳定。给前足电刺激条件下,急性模型后0-21天,慢性癫痫的神经元钙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电刺激响应无明显变化,但是血流和血管直径变化起始时间明显变长。在21天后,神经元对电刺激的衰减期明显变短,但血流和血管直径变化恢复到正常状态。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利用高分辨率的双光子成像长时程监测小鼠慢性癫痫形成的过程中,发现神经血管单元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相比,随着癫痫发病的进程逐渐变为非线性耦合,提示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异常可能参与颞叶癫痫的形成过程。这一发现加深了神经血管单元在微观尺度下参与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变化的认知,为临床颞叶癫痫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近几年,商品肉鸡饲养迅速发展,但由于商品仔鸡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地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1998年笔者对本校试验鸡场15.5万只不同批次的鸡进行跟踪调查,其中发病死亡鸡10075只,肾有病理变化的鸡6045只,占死亡鸡的59.9%。因此,我们进行了...
期刊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优选,但也存在低温衰退快高温安全性低等缺陷。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在汽车上的高效使用,其本体温度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侧重于不同因素如充放电倍率、放电深度、温度等的影响规律探究,其中针对温度的实验研究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温度条件,其一般通过恒温箱提供一个单一稳定的换热环境。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蛋白水解分子机器,承担着80%以上蛋白的水解功能,因此它与细胞内众多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如:细胞周期调控、细胞代谢、免疫应答、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和DNA修复等。26S蛋白酶体由33个不同的蛋白亚基组成,分子量大小约为2.5 MD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复杂的蛋白酶复合体。目前关于26S蛋白酶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而昆虫中26S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