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微文化时代,微文化成为当下社会流行文化的一张名片,具有传播主体个性化、内容多元化、形式碎片化等特点。它的传播载体包括微博、微信、微课堂、微电影、微公益等,这些新兴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正在快速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校园,这必然会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需坚定不移走文化强国战略,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创新创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引作用,促进新时期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高校,务必贯彻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发展理念,在建设大学校园微文化时,要把握主流文化方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微文化的促进作用,扩大微文化在大学校园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微文化和大学校园微文化的相关概念做了比较分析,并阐述了微文化的价值基础和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掌握了当前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知、微文化载体的使用情况、微文化的评价与期望。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微文化的发展所处的困境,运用系统分析法对建设大学校园微文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究。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通过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究。着重对微文化的概念、微文化与大学校园微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并在分析微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它的价值基础予以总结,最后,强调了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通过发放、回收、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并掌握当前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对微文化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查明校园微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是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困境。本章分析了微文化自身悖论以及微文化渗入大学校园后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在微文化的自身悖论中本章从“思维的碎化与价值的聚合、现实的孤独与虚拟的温暖、扩大的自由与必要的约束”三个方面揭示了微文化渗入大学校园可能产生的对立与冲突,又依据第二部分的问卷调查从四个主要方向对目前存在的风险做出了判断。第四部分是改进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对策。针对当前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中存在风险,提出改进校园微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引领微文化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管理、监测制度体系对微文化发展进行有效监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微文化品牌以优化校园微环境;提高微文化载体运用能力以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