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儿童文学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以其三十五年短暂的一生,创作出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数量众多且题材各异,从题材到写作的方式都独具一格。芥川被称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关于他的作品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尤其是以日本历史、明治时代的文化、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基督教等为题材的作品上,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对芥川儿童文学相关的研究却还有着非常大的空间。需要强调的是,芥川的儿童文学在日本的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传承了明治时代之前日本儿童文学的经验,在这之上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元素,对于芥川之后的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助凯茜·卡鲁斯文学创伤理论和朱迪斯·赫尔曼创伤复原理论的基础上,以芥川人生经历时期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创作的作品:《蜘蛛之丝》、《杜子春》、《河童》为中心,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研究芥川儿童文学的特点。《蜘蛛之丝》讲述一个作恶多端的罪人在堕入地狱之后企图通过一根蜘蛛丝逃离地狱,但最终失败重新在地狱沉浮的佛教故事。《蜘蛛之丝》创作在芥川20岁成人的时候,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了儿童时期母爱的欠缺和对母爱的憧憬。作品《杜子春》的主人公,出身在极其富裕的的家庭环境下,然而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他一夜之间一贫如洗,生活瞬间从天堂跌入地狱,在看透了人间冷暖之后,主人公选择了一条修行的道路。修行之中,他阴间偶遇了自己的生母,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考验之后,他回到现实世界中重新面对生活。这个作品将个人的感情创伤与社会现实的冷酷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作品《河童》中,芥川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视角,描述了一个非乌托邦的河童国。借由在河童国的所见所闻,猛烈地批判和讽刺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回到现实的主人公对人的恐惧进一步被激化,这也是让人联想到芥川在同一年自杀的动机的一部重要作品。本研究通过对芥川儿童文学的文本分析,将芥川儿童文学的来源支柱分成以家庭的创伤等引起的母爱的缺失的内因创伤,以及对日本残酷的社会现实失望的外因创伤两部分。另外,三个作品依次不断加深了芥川对母爱的憧憬,由于生活的困苦对宗教的尝试,以及对日本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失望的认识。通过对芥川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芥川儿童文学创作的特点,而且对芥川其他的作品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建筑保温节能技术不断发展,新型的墙体保温节能材料层出不穷,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也应运而生,成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体系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阐述在河南
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中残留溶剂。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氮气;采用DB-624色谱柱(30m×0.32mm,膜厚1.8um,固
2020年6日11日上年8时30分,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市会议大厦隆重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主持大会。
石鼓社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南部,是塘厦第二大行政社区,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社区居民2986人,下设10个居民小组。石鼓地处港深莞的交通要道,南接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