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伊岭湿地典型地区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乌伊岭湿地典型地区水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从湿地水质评价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单因子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2007年—2011年乌伊岭湿地典型地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表明,研究区所评价的六项水质指标有五项指标每年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值,其中总氮的污染负荷较大。  2.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表明研究区从2007年到2011年的水质对于清洁水体的隶属度范围在Ⅲ~Ⅳ类水质之间,属于轻污染到中度污染范畴,由单因素评价矩阵 R得出的各项水质指标中总氮对清洁水体的隶属度最低,是最重要的水质污染指标。  综合两种评价方法表明研究区水质存在污染,但尚未对研究区水质构成威胁。主要原因是研究区附近的农业耕作中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的投入;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不当,排入溪流;近几年研究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游客增多,有人为污染进入水体。  3.研究区水体重金属砷、汞、镉、铅、铬、铜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每年均值含量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值,无污染。  4.根据研究区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提出几条可持续利用对策: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广泛开展保护湿地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快污染综合整治,防止水体系统污染;保护湿地的面积和容积,确保湿地的调蓄功能;加强乌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农业文明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作为后工业时代农村地区经济与文化活动发展的催化剂,现代乡村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重视,旅游业不断得到发展和推动。作为城市旅游重要载体的街区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而且呈现如火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消耗越来越严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高耗能形势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