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LandsatOLI影像大气校正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以及长江流域最大的天然洪水调蓄区。因此对鄱阳湖水质、水位进行有效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遥感因其大范围、多时相、重复观测、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等优点在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大气校正是其关键性因素之一。当前,针对一类水体大气校正算法已经较为成熟,而针对内陆水体的大气校正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基于此,以鄱阳湖水域为研究区,2013年至2015年Landsat OLI影像为数据源,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Landsat OLI影像的大气校正问题。本文利用基于清洁水体的二类水体大气校正算法、二类水体短波红外算法、基于MODIS辅助数据的二类水体大气校正算法及迭代算法对鄱阳湖水体进行大气校正研究。(1)通过实测泥沙浓度确定各站点水体类型,然后得到不同水体在未校正影像上的光谱曲线,结合统计分析找出清洁水体,以2013年为例,清洁水体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区东北角方向的军民水库及鄱阳湖区东部。利用已知清洁水体,求出大气校正参数,进而完成大气校正。(2)以Landsat OLI影像SWIR1(有效波长为1609nm)波段、SWIR2(有效波长为2201nm)离水辐亮度为零的假设为基础,得到这两个波段的气溶胶散射,进而求出大气校正参数,完成大气校正。(3)以MODIS影像第五波段(有效波长为1240nm)、第六波段(有效波长1640nm)离水辐亮度为零的假设为基础,求出大气校正参数,并将此大气校正参数运用至大气状况一致的Landsat OLI影像上,进而完成Landsat OLI影像的大气校正。(4)利用水体反射率与水体固有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测叶绿素浓度,实现一种基于短波红外算法优化的迭代算法,在短波红外波段(有效波长为1609nm)两次迭代结果小于5%时,停止迭代。将2013年至2015年实测数据与四种大气校正结果在五种水体类型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别混浊区、中等混浊区、轻度混浊区,基于清洁水体算法的校正效果最佳,各站点校正误差均未超过20%。在清水区及特别清澈区,基于清洁水体算法的校正效果最差,而其余三种方法中,迭代算法的校正效果最佳,在2014年特别清澈区的两个站点校正相对误差为19.6%、18.28%;在2015年清水区两个站点校正相对误差为14.5%、17.96%。根据上述结论,实现一种影像的迭代分类,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对影像进行分区校正,分区校正结果相比FLAASH校正而言,光谱反射更接近实测数据,说明分区校正具有可行性,同时也为后续鄱阳湖大气校正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现在的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山东省在推动东部沿海地
高亚洲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敏感区与热点区域,境内湖泊星罗棋布,而湖泊的湖冰冻融参数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之一,常被期望用来记录与揭示气候变化。经过调研发现,高亚洲
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建筑物是核心地形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聚居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用地不断的发生变化,加快空间数据库
本文以澧南垸为例,研究适用于蓄洪垸分洪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及可视化技术,利用数值模拟及可视化成果分析分洪洪水的洪水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蓄洪调度方案。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初冬的清晨,寒风吹彻。又是步履匆匆,早早来到教室;又是纤维质感的白纸,又是密密匝匝的文字与符号。霎时,有种快窒息的感觉,莫名的烦躁从心头直往上涌。抬头,是大家埋头苦干
学位
梅雨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每年5-8月春夏之交出现的一段重要的降水时期。对于梅雨入梅、出梅时间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不同地方对梅雨认识的不同,入梅、出梅时间的划分标准多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历史文化名镇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我们研究历史时期中国社会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近年来,我国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
在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煤矿地质问题,在这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煤矿地质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加工整理,提取有用的煤矿地质信息对于提高煤矿资源
九峰山以丹山、奇峰、幽洞、深沟为特征的地貌。本文选取金华九峰山丹霞结构,在金衢盆地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对九峰山地质背景、地貌景观成因、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