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缺乏一致的结果。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MRT和3D-CRT的剂量学、急性毒性反应、远期疗效,比较两者的特点,并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的患者。比较IMRT和3D-CRT两组相关剂量学参数,毒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3D-CRT与IMRT两组计划剂量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毒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一般特征比较均采用χ2检验。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有133例接符合条件的IIIB期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IMRT组58例(41.4%),3D-CRT组75例(58.6)。IMRT计划中肺的V20、V25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V10高于3D-CRT计划(P<0.05),V15无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和心脏的平均受量较3D-CRT低(P<0.05)。IMRT组2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P=0.047)和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P=0.044)较3D-CRT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MRT和3D-CRT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0%,48.3%,29.3%和87.9%,31.8%,22.2%,中位生存期为22.7月和17.4月。IMRT和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44.8%,12.1%,2.4%和26.7%,9.3%,2.7%,中位PFS分别为11.2月和9.8月。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放疗技术、放疗剂量以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均显示与生存无关,体重变化(P=0.045)、KPS评分(P=0.029)和化疗方式(P=0.039)三种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变化(HR=1.656,P=0.013)和化疗方式(HR=2.35,P=0.003)是OS重要预后因素。KPS评分(HR=1.802,P=0.01),化疗方式(HR=1.714,P=0.004)两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对PFS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IMRT计划在IIIB期NSCLC治疗中与3D-CRT相比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可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并且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IMRT与3D-CRT两组临床疗效相当,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体重变化和同步放化疗是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