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社会逐步城市化以及西方的消费文化渗透,这一时期的青年被置身在商品与消费意识形态面前,形成了他们区别于以往中国青年的性格,进入新世纪后这一特点尤为明显。江苏卫视敏锐地把握时代特色,打造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它以全新的交友模式集聚高质量的婚恋嘉宾,提供了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在无形中也为嘉宾们提供了可以一夜成名的捷径。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消费主义语境下媒体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对《非诚勿扰》进行探究。本文第一章以《非诚勿扰》的改版为分水岭对节目内容进行阐述,改版前的《非诚勿扰》制造各种反主流价值观言论,推出了多位话题明星,引发了各种反传统的讨论,满足了消费时代下观众的消费心理;2010年6月整改后内容与此前大相径庭,由反主流价值观转向为顺应主流价值观。无论是顺应还是逆反主流价值观,节目的最终本质就是娱乐化,满足现代观众的消费心理,提高节目收视率。而本文第二章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从横组合、纵聚合的角度对男女嘉宾、主持人以及舞台设计等符号元素进行分析,符号建构下的规则、冲突、悬念为节目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旨在满足现代观众的消费口味,保持较高的收视率。
那么,收视率是媒体的唯一追求吗?是考量媒体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吗?本文在第三章首先从三个方面剖析《非诚勿扰》对社会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分别是江苏卫视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助推、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肆宣扬,以及对新闻真实和媒介底线的抛弃分析,并探究其原因在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盲目地追求收视率神话,一味地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从而漠视了社会效益和忽视了职业道德,背离了社会责任与新闻道德。文章最后针对如何应对消费主义危机及新闻媒体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