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报告是基于译者单位给出的一份合同做出的。合同主要内容为在苏丹执行本合同时双方及第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等,翻译文本大约为一万三千字。该报告主要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合同这一实用文体进行了翻译,在翻译中力求实现译文与原文内容与形式上的对等。本报告选用合同作为翻译文本,有两个方面的实用意义:其一,合同本身就是商业、贸易、工程等诸多行业常用的文本形式,对合同进行翻译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其二,合同内容本身为石油行业,是一个近几年相对热门的话题,很多MTI的学生将来都有很大的可能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对于本合同内容的研究本身也是对石油行业的入门学习过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非常适用于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对该合同的翻译便是依据了该理论。合同在实用性文本中也是比较特殊的,其语言规范、严谨,也有着特定的语言和句法格式,在翻译时对翻译的准确性要求非常严格,使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十分合适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追求内容与形式对等的过程中,对翻译的准确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故而可以适用于合同的翻译。本翻译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任务介绍,包括材料的来源与介绍,以及该翻译材料的意义;第二部分为译前准备,包括翻译风格的确定、翻译术语的确定以及翻译的理论准备,该部分是对翻译过程的总体把握;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即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依据功能对等理论做出分析,第一节为灵活选用词义,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之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如何依据上下文做出最准确合理的翻译,第二节为同义词并列,在合同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意义相近词语的并列使用,此种情况该使用怎样的翻译技巧,第三节为长难句的翻译,为了使合同意义准确、逻辑严密,常使用长难句,对于这样的长难句又要怎样翻译既能使翻译准确又要使语句保持原有风格、突出重点;第四部分是对本次翻译的总结,既有对自身的总结也有对合同文本认识的总结。通过本次翻译活动,不仅提高了译者对翻译理论的理解,而且提高了译者的翻译实践能力。由此,使译者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双语功底,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要有充足的翻译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