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实生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和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果实以及嫁接在3种砧木上的砂梨品种‘丰水’(Pyrus serotina cv. Hosui)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叶柄、短果枝、果柄及果肉中的糖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分析了砧木对嫁接‘丰水’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了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糖酸积累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色谱柱Transgenomic CARBO sep CHO620柱,流速为0.5ml/min,柱温80℃,进样量为5μ1,示差折光检测器池温度35℃条件下,建立的HPLC-RID测定梨果肉中糖组分的方法,相关系数达0.999,方法检出限为2.415-3.636mg/L,标准偏差(RSD)为0.9933%-1.2797%,回收率可达95.2582%;2.果实幼果期,果实中以积累山梨糖醇为主,果实成熟期,果实中以积累果糖为主,蔗糖在果实发育前期不积累,到果实发育后期迅速积累,幼果期,果实中以积累奎宁酸为主,成熟期,以积累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3.以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山梨糖醇含量低的豆梨为砧木,可以提高接穗品种‘丰水’梨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山梨糖醇含量;而以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山梨糖醇含量高的杜梨为砧木,可以降低接穗品种‘丰水’梨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山梨糖醇含量;4.不同砧木对接穗品种‘丰水’梨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杜梨可以降低‘丰水’梨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导致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的比值升高,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5.果实生长缓慢期,果肉中不含蔗糖,且短果枝、果柄和叶片中蔗糖含量较低,叶片和叶柄中不含果糖,叶片、叶柄、短果枝、果柄和果实中均含有丰富的山梨糖醇,梨果实中糖组分的运输主要以山梨糖醇为主,果肉中大量山梨糖醇转化为果糖或其它糖组分,果实成熟期,果肉中糖组分以果糖为主:6.果实缓慢生长期,柠檬酸仅存在于叶片、叶柄和果肉中,短果枝和果柄中几乎无法测出柠檬酸的存在,柠檬酸未参与向果实中的输导,果实中的柠檬酸由果实自身合成;果实成熟期,叶柄和果柄中奎宁酸、苹果酸、草酸和莽草酸的含量均高于叶片和果实,而叶柄和果柄属于输导器官或输导组织,说明在叶片、叶柄、短果枝、果柄和果实5种组织或器官组成的输导途径中存在有机酸输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