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真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由于其具有分布广、病原菌生理小种多、破环力和变异性强等特点,影响全世界范围的水稻种植产量。而危害我国稻作区的水稻第一大真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真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由于其具有分布广、病原菌生理小种多、破环力和变异性强等特点,影响全世界范围的水稻种植产量。而危害我国稻作区的水稻第一大真菌病害就是稻瘟病。目前主要是通过喷施化学农药和抗性品种选育等方式进行防治,化学防治会带来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抗性品种又存在选育周期长、难以应对病原菌变异等问题,应用生物防治手段来防治水稻稻瘟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命名为ZW-10,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实验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形态观察、测定相应生理生化指标、进行16S rDNA测序从而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ZW-10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ZW-10的发酵条件进行探索,确定当菌株ZW-10发酵培养基为Landy培养基,发酵时间为84h,发酵温度为37℃条件下,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率最高。对拮抗菌进行定性检测发现,ZW-10能够产生对真菌有拮抗作用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拮抗菌对四环素等18种常见抗生素敏感,仅对新霉素、青霉素2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ZW-10的发酵液在酸性条件和低温时都能保持活性,而在碱性条件和高温条件下,活性逐渐降低,尤其是当pH大于等于12,温度大于100℃时发酵液的抑制活性显著下降。通过水稻离体叶片试验和大田试验发现,ZW-10拮抗菌和其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都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对稻瘟病的预防效果大于治疗效果,其中1倍浓度的ZW-10菌液比0.1mg/mL农药多菌灵对水稻稻瘟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更佳。1倍浓度的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预防作用也高于多菌灵。ZW-10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对ZW-10活性物质使用MCI柱色谱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再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最后的到单一物质进行质谱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物质的分子量为541.25,为未来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可能。
其他文献
茯苓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食两用真菌,其表皮(茯苓皮)与内部(白茯苓)作两种中药使用。由于产地、生长模式差异,茯苓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野生与栽培茯苓被区别对待,其质量对比
选取并简化场景中的复杂信息是人类视觉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计算机视觉领域效仿人类视觉上的这种特性,引入了显著性检测。显著性目标检测作为一种图像的预处理步骤,其目的是获得图像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区域。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如视频压缩、图片合成等领域。近些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大量计算机视觉任务由手工设计算法转变为设计深度学习模型解决问题。这一点对显著性检测领域也不例外。大量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取代了早
休闲农庄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但我国休闲农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许多城郊休闲农庄在建设中都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理论指
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基本能源流向,促使了电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电力系统的投资巨大、事故后果严重,特高压线
多孔材料应用广泛,其孔道特性对其应用过程中表现的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而在多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方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极大,因而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尤为重要。虽然工业
聚酰胺薄层复合膜(TFC)在膜法水处理技术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用于海水淡化、水质净化以及污水回用等领域。但在应用过程中,TFC膜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控制膜污染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研究针对明渠浅流单侧突扩后回流区的宏观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水工建筑中的丁坝,又名“挑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
有色金属工程因产品的特性,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多样且长,项目管理任务艰巨、项目信息处理工作量庞大、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导致项目投资大,建设工期长,施
以奥氏体不锈钢为代表的核电结构材料服役期间承受着复杂变幅载荷作用,将不可避免的造成裂尖局部材料的应变强化现象,使得应力腐蚀开裂(SCC)裂纹的扩展行为变得更加复杂,从而
生物矿化是地球表生环境中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微生物作用下碳酸盐矿化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全球碳循环、土壤形成和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线索。关于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碳酸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