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人口占比较高的情况依然存在,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若要真正提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需先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一是如何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二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两个问题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艰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针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产业扶持。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结合市场运作规律进行大规模经营的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拉动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扶贫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从发展极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视角选择国家级贫困旗乌兰察布市H旗作为研究区域,对其产业扶贫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叙述并分析H旗种植业与养殖业现状、产业扶贫项目模式以及区域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探究该地区产业扶贫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发现:H旗的产业扶贫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政府扶贫角色错位,扶贫效果有待提升;二是地方财政能力有限,产业扶贫力度不够;三是扶贫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四是贫困户专业技能差,社会支持体系滞后;五是现有收益分配模式有待完善;六是龙头企业发展缓慢,贫困农户受益面窄。而其成因主要存在于生态环境、区域整体、扶贫企业、农户自身、市场营销五个层面。据此本文提出了:调整优化政府职能,构建多元主体扶贫体系;落实财税保障措施,提升产业扶贫政策效能;增强龙头企业实力,确保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扶贫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强扶贫项目监管,切实保障扶贫群众收益;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服务保障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者或者产业扶贫项目提供一些参考、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实施作出一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