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量不合理的氮肥投入不仅不能有效增加小麦、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反而造成大量的氮肥资源流失到周围环境中,威胁着环境的安全。因此,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作物生长指标、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土壤中氮素的运移和分布情况,找到适宜的施氮量水平,对农业增产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本试验是研究喷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生长指标、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同时对土壤中氮素的累积和迁移规律做出监测。通过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种植的冬小麦和夏玉米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冬小麦季,硝态氮主要分布在100cm以上土层中,硝态氮累积量在0-100cm土层达到最大值,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硝态氮并未被淋湿至100cm以下土层,硝态氮在冬小麦季并未发生深层渗漏。2.夏玉米季,经过夏季两次追肥以及雨季的到来,土壤硝态氮已被淋洗到100-160cm土层,在130-150cm处达到峰值。0-1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硝态氮已被淋洗至深层。3.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析显示当施氮量超过333K/hm2施氮水平时,施氮量大于作物的吸氮量,土壤硝态氮增长很快。4.通过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各项生长指标综合分析,施氮量为333kg/hm2的N4处理优于其他处理。对产量的分析也显示,N4处理好于其他处理,冬小麦产量为6.12t/hm2,夏玉米鲜生物量为76.79t/hm2。结合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考虑,从水肥耦合效应最优以及降低污染出发,建议试验地区单季作物施氮量采用333kg/hm2。
其他文献
大多数滑坡与降雨有着密切的关系,降雨过程中水分的入渗是影响边坡稳定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非饱和渗流研究的关键问题。非饱和土中水分入渗是一个水气相互驱替的过程,孔隙气体
拱坝有着混凝土用量少、利用拱端基岩的反作用力维持稳定等独特优势在高山峡谷地带逐渐成为主流坝型。拱坝的施工空间狭窄,机械布置紧凑,各项作业交叉进行,高拱坝施工中机械之间
全世界总共有大约40种云杉,基本上都分布于北温带,包括欧洲、小亚细亚、高加索山脉、西伯利亚、中国、日本、喜马拉雅山脉和北美洲。中国是云杉属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16
在工程应用中,有许多经常承受交变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水电站厂房里的吊车梁、铁路及公路桥梁,随着承受反复应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