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苹果小吉丁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属于果树毁灭性害虫,被视为经济果树的天然“杀手”,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检疫对象。本论文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一套完整、可行、实用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天然野苹果基因库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平原地区苹果栽培区域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   1、摸清了苹果小吉丁虫生活习性及危害规律苹果小吉丁虫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干皮层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 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危害;5 月上旬 6 月上旬是幼虫危害盛期,8 月为卵孵化盛期,初孵化幼虫就蛀入树干或枝条表皮层下蛀食危害,表皮有红油冒出。末龄幼虫在粗大树干上为害的蛀道,一般多呈长椭圆形近封闭的囿,受害部位皮层被切断,阻碍树液流通,被害皮层干裂变色,形成坏死伤疤。幼虫危害至l1 月上旬开始越冬。   2、查明了苹果小吉丁虫在伊犁河谷的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   据调查苹果小吉丁虫主要在伊犁主要寄主为苹果、沙果、海棠、梨、桃等果树。根据其发生情况把伊犁河谷划分为三个区域。①重灾区主要在巩留县的莫合乡、吉尔格朗乡和新源县的喀拉布拉乡的野果林中。其苹果小吉丁虫危害面积为2000hm2,平均被害率20%以上。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②轻度发生区包括新源县的则克台镇、新源镇、塔尔地乡、哈拉布拉乡苹果园、尼勒克县的木斯乡苹果园、特克斯县的哈拉布达拉牧场苹果园。发生面积140.67hm2 平均被害率20%以下。③预防区疫情发生区以外的所有县市,主要是霍城县、察布查尔县、伊宁市、伊宁县、昭苏县。该区尚未发现疫情,治理对策为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强化检疫,严防疫情传入,一经发现及时扑灭。   3、控制危害的关键技术是强化植物检疫治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提高林木抗虫能力,以生物措施为依据,降低现有疫区的虫口密度,实现有虫不成灾,走生物防治的道路,以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生的要求,保护天敌,减少剧毒农药用药量,在植物引诱剂、饵木、天敌引进等方面加强试验研究,尽早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其他文献
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世界性的土传植物病原菌,其地理分布十分广泛,棉花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
甘薯茎线虫病是农业上生产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我国禁止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腐烂茎线虫最初是在马铃薯上发现的,并导致马铃薯腐烂,但在
小菜蛾(Plutell a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全球每年约需花费十亿美元防治小菜蛾。对其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抗药性的产生导致农药用量逐年增加。性信息
绿豆象是豆类种籽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十分严重。由于化学方法防治绿豆象出现了种种弊端,应用温控法控制绿豆象种群的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基于高温对绿豆象生物学特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