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白话小说量词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ong0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量词系统由近代向现代发展的过渡阶段,是汉语量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期,但是现今学界对清代量词的研究内容不够充分,研究力度不够大。因此,本文选择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清代30本白话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两方面考察量词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中10本小说中的量词穷尽性统计,进行综合研究,详细展示清代白话小说中量词的全貌。全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清代量词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语料及研究方法,此外还介绍了有关于量词的定名与分类的问题。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借鉴李建平《先秦两汉量词研究》一书中关于量词的分类,将量词分为两大类六小类若干次小类。第二、三、四章对清代白话小说名量词进行了研究,分别从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借用量词和制度量词四方面对统计出的所有名量词进行考察,结合《说文解字》《玉篇》等古书,从量词最初的语源看量词到清代的演变发展,并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名量词在清代白话小说中的使用情况。统计得出清代白话小说名量词共304个(不含借用名量词),其中个体量词173个、集体量词81个、制度量词50个,量词数量丰富、分工细化,称量范围广,许多量词已经摆脱源词义的桎梏,以称量虚化、抽象的事物为主,语法化程度高。第五章是清代白话小说动量词研究,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方面。对动量词的考察也是结合《说文解字》《玉篇》等古书,介绍量词的语源、演变发展,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动量词在清代白话小说中的使用情况。统计得出清代白话小说动量词共37个(不含借用动量词),称量动作范围扩大,不同动量词之间的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别,借用动量词数量多,尤其是同形动量词。第六章是清代白话小说量词语法特征及修辞功能研究。本章从词法、句法、修辞三方面对量词进行了研究。考察发现清代无论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AA”“一AA”“一A一A”以及“AABB”这四种构形法都已经产生,且能够进入其中的名量词数量很多。此外,能够跟不同的词缀、名词、量词连用产生新词汇的量词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在句法方面,量词的组合能力很强,可以跟数词、代词、形容词、概数词组合,充当主、谓、宾、定、状、补六大句子成分,量词发展成熟。第七章是清代白话小说量词历时发展研究。本章对统计出的22637例名量表示法和7385例动量表示法进行运算、分析,对比了清代早中晚三时期量词的使用频率、句法行为,名量词在清初的使用率为67.44%,到清末达到81.96%;动量词则由清初48.43%发展到清末64.32%。“数词+量词+名词”和“动词+数词+量词”在清初的使用已经占据显著优势地位,到清末,二者的使用率甚至都已达到使用量词数量中的70%以上,量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句法结构更加稳定。本章还把清代量词同明代和现代汉语量词作比较,发现清代量词系统既有继承又有更新,清代是古今量词系统的过渡阶段。最后总结了清代白话小说量词的发展与局限,发展主要表现在:量词分工更加细化;语法结构更加稳固;量词体系更加完善。局限主要表现在:量词的用字不够统一规范;量词的称量对象不够全面;动量词的数量较名量词仍有较大差距,不同动量词之间的使用频率差距较大;数词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的形式依然常见,量词的使用还没有完全形成规范。
其他文献
<正>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人们把利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图像法。图像法能形像地表达物理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企业及其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信息披露作为社会各界获
以亲水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为材料,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亲水性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微滤膜.优化了制膜工艺条件,并对影响膜结构与性能的一些因素,如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含量、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和运行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数量最多的领导阶层,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中层管理者往往分散在单位的各个部门,工作性质差异大,如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指标设计都要有所差异,因而管理困难较大。本文以M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承担着上级政策、企业发展战略的学习理解,然后转化成为可以执行的具体目标,向下级传递的重要职能。所以对于M公司而言,中层管理人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针对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遭遇贸易壁垒问题,从政府、市场和企业角度系统研究了我国纺织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本文结合吉林石化公司生产实际,介绍了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成立30周年,也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值此喜庆时节,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来北京时,向我建议编辑出版《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