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纤维柔性大应变传感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纤维是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直径在微米级的连续性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柔性好、自支撑、电导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结构材料、敏感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驱动器等领域。论文基于碳纳米管纤维力阻效应,重点研究其应变传感特性,并探索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首先,从碳纳米管微观结构出发,分析了碳纳米管纤维的导电原理。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柔性大应变监测需求,提出了螺旋碳纳米管结构,分析了拉伸形变过程与电阻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明确了碳纳米管纤维力阻效应的产生机理,为传感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其次,介绍碳纳米管纤维传感单元制备工艺,设计并成功制备了硅胶基螺旋碳纳米管纤维试件。然后开展力阻效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螺旋碳纳米管纤维在拉伸形变过程中的电阻变化特性可分为弹性、塑性和断裂三个阶段,获得了各个阶段的应变范围,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力阻效应机理研究的正确性。其三,研究螺旋碳纳米管纤维的传感特性。通过实验获取螺旋碳纳米管纤维的伏安特性,应变测量的重复性、量程和蠕变特性等,由此证明了螺旋碳纳米管纤维应变测量的可行性并确定了其最优量程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碳纤维传感特性进行比较实验,明确了二者的特点和各自适用范围。最后,开展螺旋碳纳米管纤维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首先通过精度实验证明了碳纳米管纤维传感技术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该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手指弯曲实验和呼吸频率测量实验表明,螺旋碳纳米管纤维具备良好的柔性和延展性,以及较大的应变量程,符合可穿戴设备应用需求,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论文基于碳纳米管纤维力阻效应和良好的柔性及延展性,探索了柔性大应变传感技术,研究成果为在纳米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中实现应力应变自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超大容量光通信、慢光存储、超高精度计量等前沿研究,要求光器件和光子集成芯片具有多维(包括幅度、相位和偏振)、高精细的频谱操控能力。在研制、生产和应用这些光器件和光
目前,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了帮助,但是,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理念、途径、方式、实践等方面均存在滞后,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有
随着昌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农副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昌吉州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提高昌吉州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但在提
<正>锆合金凭借其较高的硬度、良好的力学性能、低的热中子吸收截面(0.184)、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及与核燃料优良的相容性等诸多优点而被视为水冷动力堆的包壳材料和堆芯结构的
会议
卧式砂磨机作为超细粉体制备的关键设备之一,具有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参数易控制、便于维修的特点。提高卧式砂磨机的生产效率和能量利用率以及降低磨损一直以来都是相关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目前,在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各地政府与机构也大力打造平台和条件吸引甚至孵化这类企业,可见其决心。
天儿慧1947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现为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生院院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20世纪70年代初,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时,天儿慧已对中日之间的交往和中国本身发生了兴趣。1976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发现自己看到的与原先想象中的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从那时起,他便下决心把自己的前途与中国问题的探索联系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日本驻华使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