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企业中人员和企业间关系的最佳结合点,心理契约是联结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它涵盖着进行合作的每一方的期待、愿望和意向及精神激励与物质酬赏等。能否有效引导并调控矛盾的过程和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与其员工共同构筑的心理契约的实质内容。企业和员工双方舒心满意的互感,正是通过适宜的心理契约所达成的最佳耦合。一份让员工满意的心理契约能够让员工在面对困境时,以较高的情绪自控能力和彼此相互理解、沟通协作的能力疏导不满情绪,减轻压力;一份让企业满意的心理契约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维持企业的高昂士气和精神状态,使企业通过管理心理契约超越逆境,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是一个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是保证员工产出高水平的内激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作业时间、愿意多干和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在员工的心理契约中,每个人的需要和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需求也不一样,有些人希望努力工作换取更高的薪酬和别人的尊重,有些人的满足感来自挑战性和令人愉快的工作。工作中得到金钱,可以换取生活必需品,满足基本的需要,但只有较高层次的满足才能使人感到最大的满足,最大可能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种满足在现代员工心理契约中是最重要的成分。因此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使其各项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从而发挥其价值,提高竞争力,是当今企业维系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必须关注的要点。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和我国企业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现状的系统把握,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优势、问题和难点进行系统分析,力求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和评估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操作系统,指出企业处理员工关系的路径和方法,为企业实现人性化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员工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体现在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支柱,没有员工的力量支持,企业只不过是一堆机器的存储仓库。但是企业与员工一方面相互依存,另一方面却又相互斗争,如何使二者在矛盾中协调发展,企业怎样才能够既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又满足员工的内心需求,这些都是目前阻碍企业发展、造成企业人员流动率过高、影响企业变革的普遍难题。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共存,并进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