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井有机解堵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原油质量日趋重质化,稠油占据世界油气资源探明储量比例逐年增大。但由于稠油油藏近井地带堵塞等原因,稠油资源开采难度逐渐增大。化学解堵技术如常规酸化技术等由于自身对设备要求高、腐蚀管线、返排液难处理等问题受到油田现场限制,因此深入研究稠油油藏有机解堵技术,是解决目前石油资源短缺难题、达成稠油资源高效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稠油资源分布广泛,其中陆地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胜利、辽河及河南等油田,而海上稠油资源则主要分布于渤海。本文以渤海区域L油田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目标储层信息,根据稠油油田油井堵塞机理分析,结合现有解堵工艺技术,研制出新型有机解堵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全岩分析、电镜扫描等手段及现场反馈资料,明确目标油田储层岩性及矿物组成、地层及流体物性特点、油藏温度压力特征等;根据室内实验完成稠油、油泥基本特性描述及其组分含量测定,分析稠油井近井地带堵塞成因;结合“相似相溶、乳化降黏”等理论,秉承“稠油溶解、油泥分散、整体降黏”设计思路,为有机解堵体系的研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2)以L油田目标储层稠油及油泥性质特点为前提,充分利用溶剂萃取、有机降黏等方法的有利协同效应,研制出一种有机溶剂体系、稠油降黏体系与助剂相结合而成的复合有机解堵体系。该有机解堵体系可高效快速溶解稠油与油泥、剥离分散附着于油泥表层的胶质沥青等有机重质组分并使能够稠油黏度大幅下降。(3)通过室内实验优选解堵体系中有机溶剂体系与有机降黏体系的最佳药剂用量,评价该配方体系组分及整体与添加剂及地层水等的配伍性能,评价体系对密封圈及垫片等橡胶制品的溶胀能力以及体系对人造岩心的动态流动解堵效果。实验结果证实,该配方体系与添加剂及地层流体混合后配伍性良好;其对橡胶制品无明显溶胀作用,可进行现场试验;其对人造岩心渗透率恢复率最高达244.4%。(4)根据有机解堵体系综合性能评价结果,配套形成了相应的施工工艺并优化相关工艺参数,形成针对于L油田稠油油藏油井的有机解堵工艺技术,丰富了海上稠油油藏解堵技术系列。现场试验结果证实,该新型有机解堵体系可有效解除L油田稠油井堵塞伤害,措施后停产井产液量恢复至25m3/d,产油量恢复至10m3/d,解堵体系增液增油效果显著,取得了预期的解堵降黏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有加强环管结点冲剪计算的方法及作者所编的RING程序。该方法在国外深水导管架设计中已经广泛使用,主要解决API RP 2A中不能计算有加强环管结点的计算问题。该方法
针对P-Ⅲ型对其它分布(正态分布、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第一型极值分布、第三型有界极值分布、克-闵分布、P-Ⅰ型分布、P-V型分布等)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结果进行
新型潜油泵电缆作为潜油泵系统的关键构件,其温度和载流量是确保电力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参数。基于电缆热路模型和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建立新型电缆温度场研究的数学模型。
日本帝人公司现已开发出一种高导热性碳纤维。该产品是为适应目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元件的高密集化而开发的高导热性材料。其产品的主要特点是:(1)强度高、线膨胀系数小(几乎为0
在设施栽培环境下,受太阳高度角持续变化、云层移动、温室骨架和植物冠层遮荫等影响,冠层光强长期处于动态变化中。研究设施作物光合作用如何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光环境,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