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出发,探讨英语影片字幕翻译的问题。奈达是当代杰出的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对翻译领域的贡献尤为卓著,他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中西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阐述,旨在凸现字幕翻译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动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影片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同时也是传播和交流文化的纽带。如今越来越多的英美影片走进中国,但由于语言障碍,多数观众无法直接观赏影片,这时翻译是必不可少的。翻译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影片作品本身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所以影片翻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并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作为媒体的影响力也是极其深远的。影片翻译主要有译制和字幕翻译两种形式:译制影片又被称为翻译影片,即把原版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字幕翻译影片则是在不改变原语影片语言的情况下印于影片下沿的源语对白翻译的影片。目前因译制片人物语言缺乏协调性及部分源语文化魅力的缺失等原因,其地位逐步被日益受青睐的字幕翻译影片所取代。字幕有其自身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因此字幕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的翻译相比较具有显著特点。但字幕翻译在翻译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影片的字幕翻译方面所作的专门研究也是相对薄弱的,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理论。因此,如何成功地翻译英语影片的字幕,使中国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外语影片已成为当务之急。好的字幕翻译即如奈达所言:“衡量译文的标准是译文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应相当于源语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鉴于当前字幕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动态对等理论入手阐述奈达这一翻译理论在英语影片字幕翻译中的运用。本文主题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述中西方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及贡献;第二章阐述应用于本文的指导理论——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下一章主要介绍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第四章主要以2008年畅销影片《功夫熊猫》为例,从语言、文化和美学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如何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运用在英语影片字幕翻译中。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阐述成功的字幕翻译应该以其是否能够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使中国观众有着与源语观众最可能接近的反应这一准则为判断依据,强调在字幕翻译实践中应该以影片翻译理论为指导,促进字幕翻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