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代谢组学,又被称为代谢物组学,它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代谢组学通过借助高通量、高精确度与高灵敏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对细胞、组织和体液(如血液或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来辩识和解析被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状态。作为一种崭新的方法学,代谢组学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疾病与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颌面部出生缺陷。然而,腭裂的病因复杂,至今仍未被研究清楚。本实验采用7.0T1H-MRS平台来研究地塞米松诱导的腭裂模型,探索腭裂发生过程中的胎鼠颌面部及母鼠多器官的代谢物的变化规律。 方法: 将孕8.5d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小鼠予皮下注射地塞米松(8mg?kg-1?d-1),对照组小鼠予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ml?kg-1,每日的剂量分2次注射,中间间隔时间为12h。在母鼠孕14.5天,我们应用7.0T核磁共振仪对胎鼠颌面部和母鼠肝脏、胎盘、羊水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和核磁共振氢谱(1H-MRS)检测,确定代谢物组成分的变化。我们在母鼠孕17.5d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胎鼠腭组织的标本,肉眼观察腭部发育情况,并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1、颌面部中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物有:细胞内脂质IMCL21,细胞外脂质EMCL23,细胞内脂质IMCL21与胆碱的比值,细胞外脂质EMCL23与胆碱的比值,其中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2、母鼠胎盘中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物有:胆碱(实验组小于对照组);3、母鼠肝脏、羊水中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物。 结论: 通过7.0T核磁共振氢谱(1H-MRS)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腭裂活体模型的探测,我们发现腭裂形成过程中存在脂质和胆碱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