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完整诊治过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符合中晚期肝细胞癌(HCC),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行TACE术分为A组(单纯口服索拉非尼组)、B组(口服索拉非尼联合TACE组)。患者每4-8周返院复查评估、索拉非尼随访表记录患者生存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应用改良RECIST标准评价患者的肿瘤疗效。最终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符合入组全部患者总79人,其中男性62人,女性17人;索拉非尼组与索拉非尼联合TACE组两组数据分别为:性别:男性(女性):32(8)vs30(9)、平均年龄(岁):51岁vs 49岁、血清总胆红素(μmol/L):12 vs 13、ALB (g/L):38 vs 40、ALT (IU/L):40 vs 43, PT (s):14 vs 13、抗病毒治疗人数:27 vs 29、乙肝阳性人数:35 vs 30、肝硬化:26 vs 22、肿瘤直径(cm):13 vs 12、血管侵犯:26(14)vs 21(18)、巴塞罗那分期B期(C期):8(32)vs 13(26)、肝功能分级A级(B级):24(16)vs 30(9)、肝硬化:26 vs 22、肝外转移人数:11 vs 12、门静脉癌栓(Ⅰ/Ⅱ/Ⅲ/Ⅳ):(15/10/6/1) vs (13/8/5/0)。治疗前两组之间性别、年龄、TBil、ALB、ALT、PT、抗病毒治疗、乙肝阳性、肝硬化、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巴塞罗那分期、肝功能分级、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方面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肿瘤疗效比较:总体疗效(CR+PR)有效率A组低于B组,两者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率A组高于B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索拉非尼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病、乏力、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呕吐、脱发、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除肝性脑病外所有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可以明显缓解。肝癌索拉非尼治疗患者Child-pugh A、B级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8个月和12.3个月(P<0.01),BCLC-B、BCLC-C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5个月、15.7个月(P=0.02)。BCLC-B、C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24%和62%,17%。PVTT Ⅰ、Ⅱ、Ⅲ、Ⅳ型患者的总生存分别为:19.4个月、14.1个月、8.2个月、3.0个月。PVTT Ⅰ、Ⅱ总生存时间与PVTT Ⅲ、Ⅳ (P< 0.01)。 PVTT Ⅰ总生存时间与Ⅱ型(P=0.001)。但PVTT Ⅲ与PVTT Ⅳ(P=0.20)。发生肝外转移占23位,肺转移占14位,肾上腺转移4位,骨转移3位,脾脏、胆囊转移各占1位,单纯肺部转移有5位。[结论]:1、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比单纯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可提高肿瘤反应率,延长总生存时间,且联合TACE治疗不增加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发生;索拉非尼联合TACE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疾病稳定状态和更长的生存时间,可作为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模式进一步补充。2、巴塞罗那分期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影响:巴塞罗那B期患者较巴塞罗那C期患者能更好提高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巴塞罗那分期可作为影响索拉非尼治疗预后因素之一。3、Child分级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影响:Child-pugh A级肝癌疗效好,Child-pugh B肝癌患者可耐受索拉非尼治疗。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可作为影响索拉非尼治疗疗效预后因素之一。4、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对于中晚期肝癌远期疗效无明显获益。5、PVTT分型可为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应用索拉非尼的疗效预判,PVTT Ⅰ/Ⅱ型肝癌索拉非尼治疗疗效较好,PVTT Ⅲ/Ⅳ型肝癌索拉非尼治疗欠佳。6、肝外转移肝癌使用索拉非尼,单纯肺部转移患者获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