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及连通性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长沙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及连通性动态变化特征,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长沙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从中提取各个年份河流廊道信息,运用Fragstats3.3及Conefor Sensinode2.2软件计算出不同年份景观格局和连通性指数,并分析景观指数变化的原因及其空间差异特征,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河流廊道景观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和聚集度呈下降的趋势,分离度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其中,绿色河流廊道斑块破碎化程度更高。(2)降水量、气温和蒸发量等气候因素的变化将影响斑块面积的增减。人口增长致使建设用地扩张,进而占用水域面积。政策变化和城市规划直接影响河流廊道景观格局的变化。(3)河流廊道主要由大量的小面积斑块及少量的大面积斑块组成,巨型斑块是景观连通性核心区的主要来源。景观连通性指数值在不同阈值设定下均呈下降的趋势,景观连通性核心区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小面积斑块数量不断减少,巨型斑块被分割为大型和中型斑块,使得斑块连通性降低。(4)对比长沙市6区、2县、1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和连通性指数值,结果表明:浏阳市、宁乡县、长沙县和望城区斑块数量较多,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破碎化程度较高,斑块聚集度和连通性指数较低;开福区、岳麓区、天心区、芙蓉区和雨花区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和连通性指数较高,平均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密度和分离度较低。景观格局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人口及规划。开福区、岳麓区、天心区、芙蓉区和雨花区地形较为平坦,河道较宽,区域人口密集,是重点开发的区域,河流廊道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大;浏阳市、宁乡县、长沙县河流流经区域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河流形状不规则,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河流廊道受到人为干扰较小。(5)河流廊道景观斑块面积不断下降,破碎化程度加深,景观连通性降低,连通核心区面积减少,对此提出防止水体退化、加强重要生态廊道控制、加强重要斑块和生态节点保护、实施水文连通性修复等优化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据世界能源研究所(WRI)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页岩气储量高达30万亿立方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页岩气开采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6年,已经达到了50亿立
本项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分类经营为基础,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用科技成果组装创新的方法,历经3 a,设置人工针叶纯林、次生林、经济林与灾害控制林各类结构优化
<正>北极是指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由被巨大冰原覆盖的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冻土带组成。在这片广袤地带中,储存着数量令人惊叹的能源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
玉门,自汉代设县,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维”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1939年,随着老君庙油田开发,玉门炼油化工总厂诞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