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渐凸显。2017年7月,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2017年末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则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的首位。“防风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成为关系2020年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管控和防范则成为能否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关键。2017年4月和5月,财政部先后发文对于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举借的隐性债务予以紧急排查和清理,凸显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紧迫性。论文首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从“地方政府债务”到“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涵扩展;依照国际通行做法与我国债务管理实践的两个视角,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分类,并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从内部和外部、历史和体制机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投向等进行了分析;论文在对传统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多个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并结合C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专项审计数据对上述传统和创新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据此对C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体情况和趋势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再以C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审计为例,对债务风险专项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基于近几年审计公告披露的典型案例,对地方政府存在的债务方面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论文最后结合C区债务风险专项审计报告的使用,从地方政府领导人、债务主管部门和债务举借主体等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使用债务风险专项审计报告。基于前述研究内容,本文从一个审计工作者的角度先谈了如何改进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然后谈了建议地方政府和债务主管部门如何改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系统的阐述了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的一系列思考。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将风险控制与专项审计结合。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将过去专注于事后摸清规模和发现典型案例的审计与注重事前风险预防和事中风险控制的债务管理进行结合,力求在完成审计监督的同时,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的事前风险预防和事中风险控制的完善;二是在数据分析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新的风险评价指标。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涵盖隐性债务统计的7个风险评价关键指标,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方面的探讨,实现了对审计对象总体到个案的综合评价。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目前债务审计的范围和视角。一是以目前最新的政府债务情况为研究基础,结合了最近几年政府性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趋势;二是将风险控制融入专项审计中,力求以审计加强政府性债务的风险控制,并通过创新的关键指标及时发现隐性债务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弥补过去传统债务审计的盲区。论文的不足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限于债务数据披露的及时性和局限性,评价可能不够及时、全面。全国性的债务数据是2013年审计公告的,本文选择的专项审计案例为我国中西部省份的C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案例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是论文提出改进债务风险控制管理和审计的建议,无法得到更多实证的检验,难以有效评价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