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断裂行为的评价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gn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基本断裂功(EWF)方法研究了平面应力状态下聚丙烯(PP)/弹性体共混材料在低拉伸速率下断裂破坏行为,并对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断裂行为参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讨论了聚烯烃弹性体(POE)含量对均聚PP/POE共混体系的裂纹扩展过程、断面形态演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体系比总功和比屈服后断裂功增加,而比屈服功的变化不大;屈服点的位移变化不大,而体系的断裂位移逐渐增加;发散的外部塑性区高度和聚集的外部塑性区高度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P/POE共混体系DENT拉伸试样断面出现明显的分区现象,即呈现韧性断裂特征的裂纹稳定扩展区和呈现脆性断裂特征的裂纹不稳定扩展的断裂区(a);随着POE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韧性提高,裂纹扩展区长度(b+c)逐渐增加,(b+c)或(b+c)/α值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材料韧性的差异。注射和压制成型的共聚PP/POE共混体系在EWF测试中表现出典型的延性断裂行为,每组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具有很好的自相似性。随POE含量增加,共混材料的断裂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比基本断裂功(w_e)有所增加而比非基本断裂功(βw_p)变化不大,说明POE对PP的断裂韧性有提高的作用。纯PP和PP/POE共混物,屈服后的比基本断裂功和比非基本断裂功的数值大于屈服前两项的数值,表明共混物的断裂韧性和塑性变形情况主要受屈服后的变化影响,临界裂纹张开位移(COD)法预测比基本断裂功w_e与真实值较为接近。由于成型时取向和熔体压力等的差异,相同配方下注射成型试样的w_e和βw_p都大于压制成型试样。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过氧化物(DCP)在单螺杆中低温混合后,再与PP在双螺杆中高温反应挤出,通过改变EPDM的用量来控制EPDM分散相的交联程度基本不变而含量不同,研究其对材料流动性能、微观结构和断裂行为等的影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EPDM用量的增加,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有所提高,但趋势明显减缓,说明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可以明显减少PP的降解;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而拉伸强度略有降低;材料的耐热性能比较稳定;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共混物中EPDM粒子数量明显增加,分散更加均匀;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证实了PP/EPDM接枝共交联结构的存在;各组不同韧带长度的DENT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都具有较好的自相似性;用基本断裂功方法评价材料的断裂行为表明,共混物的比基本断裂功we和比塑性功wp都呈上升趋势;在EPDM和DCP的一定用量范围内,材料的we和比非基本断裂功βwp可同时被提高;COD法预测比基本断裂功w_e与真实值较为接近。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钛基纳米氧化物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基本不发生变化,使其具有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钛基纳米氧化一般是半导体,其电子导电率(10-3 S cm-1)和锂离子导电率10-9-10-13 cm2 s-1)相对较低,严重限制了其在高倍率电源中的应用。在我们的工作,本
本文主要研究了室温磁制冷材料La(FeCoSiB)和La(FeCoSi)B的室温磁热效应,研制了永磁式室温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器、永磁式室温磁制冷样机及室温测量仪器和室温磁制冷样机用的磁
活性炭、碳气凝胶、碳纳米结构,价格低廉、广泛碳源和多方优良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已经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由于赝电容的存在,在碳材料中掺杂氮原
本文使用自制的撞击流微反应器结合微波还原,以zn(NO3)2、NaOH.AgN03和柠檬酸钠为原材料,在反应过程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出ZnO和ZnO/Ag纳米材料。着重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用量对ZnO和Zn0/Ag纳米材料形貌、粒径、分散性、光催化性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TEM. SEM等测试手段对优选工艺条件下制备产物的物相、组分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